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劉邦想殺掉韓信,為何不親自動手,卻讓自己老婆出面他有何顧慮

作為“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其帶兵的能力是受到劉邦的推崇的,但綜合劉邦所說的那句完整的,看起來更像是利用張良、蕭何和韓信來抬高他自己的厚臉皮行為。

但從功績來說,韓信可以底氣十足和張良、蕭何並肩而立。劉邦取得大漢基業,謀略上的功勞還得張良和蕭何平分的話,那麼在軍事上的功勞,韓信完全可以獨領風騷。縱觀漢朝一路成長過來的主要對手: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楚國。有四個是韓信獨自滅掉的,剩下兩個也是作為主力隊伍參與的。

可以簡單地描述一下秦滅漢興的過程:七八個小個子一起將秦朝幹倒,然後韓信出場,一個接著一個挨個揍了過去,又將這幾個傢伙幹倒,站在韓信身後的劉邦這才有了大漢的基業。

或許戰爭牽扯的東西不僅僅是軍隊,但起碼在直接分勝負的戰鬥當中,韓信的功勞是別人無法抹殺的。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後世“兵仙”、“神帥”、“國士無雙”等稱號。

可以說如果擺明車馬的對陣,能和韓信相提並論的也就姜子牙這個兵家老祖了。當然,若論能力姜子牙肯定比韓信高,畢竟韓信是個單科的人才,而人家姜子牙還能做宰相,屬於全能型人才。

也正是因為韓信學他家老祖宗的本事沒有學全,所以才有了被呂雉和蕭何設計拿下,被殺死於漢王宮的鐘室之內。

那麼韓信本來應該學的能力是什麼呢?就是張良、蕭何和韓信三人能力的綜合,這才是兵家老祖姜子牙的真實本事。討論韓信被殺這件事情應該從兩方面來說:該不該殺?由誰殺?

該不該殺要看站在什麼樣的角度,因為呂雉和蕭何所代表的是漢王朝的勢力,所以從漢王朝的角度來看,韓信該殺!不尊王命,左右搖擺,加上太過於有能力,對於已經取得了天下的漢王朝來說,韓信已經不是打天下時的那個軍事支柱、定國基石了,而已經變成了威脅大漢安穩的隱患。

早在攻打齊國的時候,韓信在齊國已經歸漢的情況下,依然違背劉邦的命令,意氣用事地滅掉了齊國,讓劉邦的威嚴受到損害。

打下齊國之後,韓信又自持功勞,向劉邦索要齊王的封號,使得君臣關係出現裂痕,讓懷疑的種子生根發芽。

在最後和項羽大決戰的時候,韓信不信守約定,致使劉邦大敗的同時,還不得不面帶笑容的,一邊讓出軍事指揮權,一邊劃出大片土地給韓信封賞。

可以說,雖然大漢的軍事有七成的功勞可以算在韓信的身上,但因為他極其低下的情商和政治智慧,使得韓信從頭到尾都沒有被劉邦視作自己人。甚至於在擊敗項羽的慶功宴上,估計劉邦就開始謀劃著除掉韓信了,而隨後韓信就給了劉邦機會。

因為楚國敗亡之將鍾離眜投奔的緣故,韓信陷入了忠義不能兩全的為難之地,雖然最後鍾離眜對他感到失望而絕望自盡,但卻依然給了劉邦拿下韓信的機會。

坐在囚車裡的韓信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個時候的劉邦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破皮無賴了,也沒有了“吾翁即若翁,分我一棓羹。”的厚臉皮,做了皇帝的他也開始操心起了身後名,所以聽到了韓信的話之後,即使劉邦非常的想,但他依然忍耐了殺意,只是藉此將韓信貶為淮陰侯。

韓信該殺嗎?該殺!該由誰殺?除了劉邦誰都行!這就是此時劉邦心裡最真實的想法。因為劉邦自己動手的話,那麼會造成人人自危,將影響大漢剛剛建立的穩定局面。

而逃過一難之後,韓信不僅沒有吸取教訓,反而心懷怨懟,和劉邦的親信周勃、灌嬰、樊噲等人也是關係惡劣。

慢慢地韓信陷入到了被眾人孤立的境地,而漢王朝另一位掌控大權的呂雉就沒有劉邦那麼多顧忌了,在劉邦的默許下,以勾結陳豨的罪名,將其殺死於王宮鍾室之內。

韓信的死是註定的,至於勾結陳豨只不過是呂雉的藉口而已,否則,無辜殘殺大臣的罪名,誰都背不起。否則,謀劃造反的事情,一個家奴的弟弟都能知道,那韓信也活不到漢朝建立了。

漢初三傑當中,韓信學習了姜子牙的兵法,蕭何學習姜子牙的謀略,唯有張良即學習了謀略也學習了眼光。

因為沒有張良的遠見,所以傑出如蕭何最後也只能無奈自汙而保全性命。好在他比韓信的情商和遠見都高一點,否則也免不了落得一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唯有張良,雖然不是打仗最厲害的,也不是劉邦的鐵桿心腹,但一生當中憑藉超人一等的遠見和過人的智慧,先後看透了劉邦和呂雉的本質,所以即有了留侯的爵位又有了呂雉的倚重。

深知疏不間親的緣故,所以張良始終不參與到漢宗室的內鬥當中,因為他知道,即使當時出主意立了功,但一切平息之後,當權者心態轉變之後,那麼替罪羊的名頭就來了。

所以非涉及到國本的事情,張良輕易不開口,雖然被呂雉留在了朝中,但張良卻一直就事論事,從不高估皇家的道德,所以最終不僅有了好名聲還有了善終。

而和張良相比,韓信就是反面的典型。看不透劉邦的心胸,卻居功自傲;擺不正自己的地位,左右搖擺;看不清自己的能力,舉棋不定。正是這種蛇鼠兩端的行為,註定了他的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