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安徽的十道大菜!

安徽人,應該很古板,看看安徽這個名字,就是簡單地指安慶和徽州。看看雲南多浪漫,“雲之下,天之南”。因此,安徽菜主要也就是安慶菜和徽州菜為代表,其中徽州菜,又因為“徽商”的興起,將徽菜從安徽的山區,帶到了揚州、上海一帶。在原汁原味的基礎上,磨合了淮揚菜的精工細作,使得徽州菜的大名傳遍全中國。

小編作為吃貨,當年只在黃山、歙縣一帶遊玩過,吃過一些徽菜的名菜。現在將我認為的安徽的十道大菜寫出來,以博諸君一笑,如有不足,還請指正,排名不分先後。

清蒸臭鱖魚

臭鱖魚,是用已腐臭的鱖魚清蒸而成的。鱖魚產於長江南岸的銅陵附近。以前這些鱖魚被捕上岸後,用青鹽稍醃,再運到徽州六縣去銷售。這段路程得走上十天半個月,所以運到徽州時,鱖魚都已經腐敗了,徽州人很欣賞那種獨特的氣味,特地把它用豬油炸過後,再清蒸來吃。流傳至今,現在店家為了做這道菜,特地把新鮮鱖魚浸在鹽滷裡,等它腐臭了再拿來烹調呢,可見它有多被徽州人所鍾愛了!

清蒸石雞

清蒸石雞,應該是隻能在徽州吃得到吧。石雞又稱之為石蛙,生活在徽州的深山峽谷中,徽州人捕到石雞後,先剝去其外皮,清除內臟、頭、腳,切成四塊,加入火腿、香菇、冰糖、甜米酒、姜、熟豬油、雞湯,蓋碗清蒸,原汁原味,湯清見底,魅力十足。

大富貴酒樓的葡萄魚

大富貴酒樓,是在上海中華路,以前叫“徽州丹鳳樓”。是當年的鹽商開的,而鹽商又多出身於徽商,這家酒樓就是專門做徽州菜的。其中一道徽州葡萄魚。將處理好的青魚肉,放入熱鍋熱油中,炸成金黃色。這時候,油炸過的魚皮會收縮,魚身的紋縫就會綻開,看起來像一串葡萄。將魚肉撈起濾油,裝入盤中。把葡萄汁、甜醋、醬油、太白粉和鹽拌勻,然後淋在魚肉上。再用葡萄藤和葡萄葉裝飾,色香味形都有葡萄的風味。

清燉馬蹄鱉

清燉馬蹄鱉,是徽州菜中最古老的傳統名菜,就是採用皖南山區特產“沙地馬蹄鱉”製作的。皖南山高背陰,溪水清激,溪底都是沙子,因此所產的甲魚腹色青白,肉嫩膠濃,毫無泥腥氣,當地人讚頌它:“水清見沙地,腹白無淤泥,肉厚背隆起,大小似馬蹄。”當地人喜歡把它抓來烹食。根據《徽州府志》記載,這道菜從南宋起,已是徽菜的代表了,上自宋高宗,下至庶民百姓,都曾經品嚐過。而到明清時代,有一些名流也慕名特來嘗新,使它更馳名全國。

屯溪的金銀蹄雞

這道菜是比較油膩的,但是好多人喜歡。金銀蹄雞,顧名思義是用金華火腿、豬蹄、母雞烹製而成的。古人稱火腿為“金蹄”,豬蹄為“銀蹄”,因而得名。據說它是從蘇州菜“金銀蹄”發展而來的,因為金銀蹄雖滋味肥厚,香酥入味,但油膩過重,鮮味不足,所以徽州菜廚師再加進母雞,一起和金銀蹄入砂鍋爆煮,結果使它的口味變得又肥又鮮,成為冬令的名菜,不但是創新,也是發明。

歙縣鴨油蒸臭豆腐

大家都知道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吧,王致和其實就是安徽的一名落地文人,他在康熙年間在北京創制作的的臭豆腐,滿清皇帝玄燁給他書寫了“青方”兩字。因此,名聲大振。在歙縣就有一味鴨油蒸臭豆腐。那鴨油當然是事先調過味的,而那臭豆腐顏色雪白雪白,入口只有淡淡的異味,並未奪去鴨油的香氣,創意加分。

符離集的燒雞

符離集燒雞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原產於符離鎮而得名。來源應該是從山東德州扒雞而來的。當年管在洲的女兒嫁到了符離集,經營“五香扒雞”。到了上世紀50年代韓景玉進行了改良,在配料上力求齊全,在技藝上精益求精,逐步發展成為色、香、味、型俱佳的符離集燒雞。

鳳陽瓤豆腐

鳳陽瓢豆腐,是將豬腿肉剁碎,加鹽、薑末、蝦仁拌成餡料,再將嫩豆腐用熱水燙硬,在中間挖一個凹洞,填入餡料,然後裹以用蛋清、綠豆粉拌成的粉漿,入鍋油炸。等炸到外酥裡嫩時,便可夾起硬豆腐,再澆上甜甜酸酸的薄芡吃食了。這其實是道很平民化的菜色,要不是因為朱元璋愛吃,估計也不會成為名菜吧。

新安江的清蒸鰣魚

新安江就在黃山的後山,不僅風景秀麗,還誕生了著名的新安江畫派,黃賓虹、齊白石大大的有名。而新安江的魚產,又以鰣魚為豐富,當地的清蒸鰣魚,看上去好像好平淡,可就在這平淡中見真章。在看似清境中蘊含著大家的傳承,而且保留了純正的美,就和齊白石、黃賓虹的畫一樣的美。

八公山豆腐

最後嘛,我想介紹來自豆腐的發源地的八公山豆腐,八公山是豆腐的發源地,就在淮南市郊,山不大,但是名氣大的了不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就是指八公山。八公山豆腐的美味,就在於八公山的山泉,製成的豆腐細白鮮嫩,將豆腐切塊,熱水燙過瀝乾,再將豆腐滾漿,在熱油中炸成金黃。最後,再加蝦子、木耳、筍片共炒,再放香菇、青豆調味增色,勾芡而成。

這就是小編想說的,安徽十大名菜。寫到最後,我才發現,光豆腐我就介紹了三道,誰讓發明豆腐的劉安是安徽人呢?

還是希望朋友們,指出我的不足,在討論區裡說一下,還有哪些安徽的大菜。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