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吃貨”眼中的小零食,到了非洲卻成“噩夢”,究竟是怎麼回事?

你絕對想不到,我們經常都能見到的鱸魚,竟有一天會成為非洲人民的噩夢。

那麼這種非洲鱸魚到底是什麼來頭?

說起鱸魚,許多愛吃魚的小夥伴可就按耐不住了,一道經過簡單的清蒸,再淋上熱油的鱸魚,便可輕易俘獲人們的芳心。

然而,非洲的這種“非洲鱸魚”,卻是一種可以生長到200多公斤,體型如豬一般的魚類。

而關於它的故事,還要從1954年說起。在非洲的東非高原地區,有一座養育了近3000萬東非人民的“母親湖”—維多利亞湖。

該湖泊面積約69400平方千米,平均深約40米,如此大的體量,讓這座湖成為了非洲最大的湖泊,同樣也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這座湖物產豐富且環境適宜,湖內生活著大約近200種魚類,其中以羅非魚和非洲鯽魚最為出名,每年捕魚量累計也可達到了驚人的12萬噸。

然而儘管維多利亞湖的漁獲量較為龐大,但是在面對依靠維多利亞湖生存的龐大人口,以及這些產業相對較為單一的臨湖國家而言,這些魚產量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此外,據調查研究表明,雖然該湖泊物產較為豐富,但是具有經濟價值的魚類卻較為稀缺,大部分是以非洲慈鯛、花羅漢等麗魚科魚類為主,這類魚種雖然體型較大,但是卻產量較低,作為觀賞魚反而具有不錯的價值。

然而對於上世紀50年代的人們來說,也許吃飽飯才是他們目前所迫切需要的。

為此,生活在維多利亞湖的人們迫切需要一種產量更高且易於存活的魚種。

這時,一種名為“尼羅河尖吻鱸”的魚種映入了人們眼簾,而它也就是日後讓非洲人民痛苦不堪的“非洲鱸魚”。

尼羅河尖吻鱸屬食肉性魚類,原產於非洲尼羅河流域,生命力頑強且從不挑食,它們在充滿危機的尼羅河流域中“摸爬滾打”多年,早已養成了兇悍的性格,不僅喜歡吃麗魚科魚類,而且生長速度極快。

作為尖吻鱸這個大家庭中體型最大的成員,尼羅河尖吻鱸也確實沒有讓人們失望,雖然從外觀上看,它們和普通鱸魚非常相似,但是當它們成年後,卻顯得非常嚇人。

近乎兩米的體長以及超過200斤的體重,讓它們堪稱“鱸魚中的戰鬥力”,任憑誰見識了它們如此龐大的體型,都會被震撼。

而在當時,英國的殖民者則正好看中了,尼羅河尖吻鱸生長速度快、兇猛且體型大的特點。此外將那些生活在維多利亞湖中原有的麗魚科魚類作為尼羅河尖吻鱸的“免費飼料”,豈不是一件一舉兩得的美事?

說幹就幹,在此後的幾年間,英國人開始不斷向維多利亞湖中引種。在起初的幾年間,尖吻鱸確實為當地人帶來了不少的收入,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人們卻越來越意識到不對勁:那些以前總能看到的魚類,現如今卻很難再看到。

而之後的幾十年間,人們怎麼也沒有想到尖吻鱸竟然會如此“勇猛”,可以真正意義上“吃光“維多利亞湖中的原始魚類!

果然相比於充滿危機的尼羅河而言,平靜且安詳的維多利亞湖,對它們而言就如同天堂一般,尼羅河尖吻鱸在這裡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獵殺時刻”,貪婪的捕食著其它弱小的魚類。

很快湖中的其它魚種都幾乎被它們消滅殆盡,而尖吻鱸也成功打破自身體重的限制,湖中200公斤以上的尖吻鱸比比皆是。

而這個原本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湖泊,卻幾乎變成了“死湖”,時至今日,該湖泊中已經有近乎上百種魚類直接滅絕。而尼羅河尖吻鱸也不出意外的獲得了“西非屠夫”的稱呼。

現如今,由於物種的單一性,維多利亞湖的環境已經非常糟糕了。湖水也已經被汙染了,漁業也由於出口的魚類多次檢疫不合格而受到重創。

曾經富饒且美麗的維多利亞湖,變成如今的模樣,不免讓人感嘆不已。也許只有此時此刻,那些生活在維多利亞湖邊上的人們,才會真正明白“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