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晉靈公在屠岸賈的讒言下滅趙氏滿門,唯獨一幼嬰趙武成功復仇並復興

元代紀君曾經創作了這樣一部雜劇,它被後世奉為元代四大悲劇之一,法國、德國、義大利的劇作都有它的改編版本,這部感動了後世幾百年的經典就是《趙氏孤兒》。

筆者雖未曾看過《趙氏孤兒》的劇作,卻也看過陳凱歌導演拍的電影版本。其劇情就是晉靈公在屠岸賈的讒言下,趁趙朔暴斃之際,滅趙氏滿門,唯獨一幼嬰趙武存活,在民間大夫程嬰的撫養下,趙武成功復仇並復興趙氏,引領晉國再次成為了有德大國。

《趙氏孤兒》的故事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趙本紀》的記載改編而來的。然而,在比司馬遷的《史記》早幾百年的《左傳》裡,卻有截然不同的記載,屠了趙氏的,並非晉靈公,而是晉景公。導致晉侯滅趙氏的直接原因也並非是屠岸賈的讒言,而是趙莊子的正妻,晉景公的姐姐,莊姬告密,說趙莊子的兩位叔叔趙括、趙同意欲謀反,所以晉景公才放過了趙莊子這一脈的人。而究其本源,這件事的性質是由趙氏家族內部叔嫂相爭引發的,由對趙氏把持晉國朝政二十餘年不滿的晉侯、晉國公族和其他的卿大夫家族推波助瀾,落井下石,以打壓趙氏的政治事件。其根源在於執晉國之牛耳長達二十年的趙宣子趙盾。

今兒個,咱就來嘮嘮這位“夏日之日”趙宣子。

趙盾其父乃是晉文公的連襟趙衰,趙衰在晉文公還是公子重耳時就追隨著他,陪伴著重耳一生,為之出生入死。如此忠臣,又是近臣,重耳在成為晉侯之後自然想對其加以重用,然而趙衰卻以自己才疏學淺為由拒絕了,並且舉薦了晉國六卿中的五位。晉國是六卿輪流執政的制度,從諸大夫中挑選最為賢能的六位輔助國君執政,是終身任職的制度,而當一位卿去世後,如其無過,則其卿位由其嫡長子繼承,並順延至下一等級。

晉文公對趙衰大公無私的舉薦感動萬分,然而其對趙衰的歉疚也愈發深刻,於是晉文公改革六卿製為十卿制,不久又把趙衰提高到了第四卿的上軍佐之位。趙氏的崛起至此始。

我們都知道晉文公雖開創了晉國霸業,但因其繼晉侯位時已年逾花甲,故其在位時間實則不長,趙衰則成為了其託孤重臣,勤勤懇懇輔佐了兩代晉侯,為晉文霸業的延續鞠躬盡瘁。而當年追隨晉文公的一批老臣也因修短有數,逐漸凋零。晉襄公六年(公元前622年),先且居、欒枝、胥臣都在這一年與趙衰一同共歸黃土,六卿的前四位一口氣死絕,沒有絲毫緩和。晉襄公於是打算重置六卿,而趙衰身前已坐到了晉國二把手中軍佐的位置,加上晉襄侯的太傅陽處父得到過趙衰的舉薦,故其投桃報李,以趙盾賢於賈季,舉薦了趙盾。就這樣趙盾以而立之年成為了晉國的一把手——中軍將。趙氏至此騰飛。

趙盾本人也確實賢能,自擔任執政的那天起,他“制事典,正法罪。闢獄刑,董逋逃。由質要,治舊汙,本秩禮,續常職,出滯淹”。具體來說,就是:

第一,行政法制方面:制事典(制定章程);本秩禮(明確貴賤);續常職(恢復廢除的官職);

第二,刑事法治方面:正法罪(明確刑事法規);闢獄刑(清理獄囚積案);

第三,民生經濟方面:由質要(使用契約帳冊);董逋逃(追捕逃亡的奴隸);

第四,澄清吏治方面:治舊汙(清理積弊);出滯淹(舉薦沉淪的賢才)。

從上述施政措施看來,趙盾雖年輕,但其果斷的作風,使得晉國的政治煥然一新。至此,趙盾就像其父趙衰一樣,是一個賢能之卿,為諸大夫和國人所讚譽。

然而,人隨著環境的改變,也是會改變的。趙盾的權臣之路才剛剛開始,上天似乎就是要他來執掌晉國門戶,憑他自己無法除去的擋道者都巧合般地自動離去了。就在趙盾成為正卿的幾個月後,本來正值年輕,欲繼續開闢霸業的晉襄公染了重疾,不久就離開了人世。按照晉襄公生前囑咐,晉侯之位應由其嫡長子繼承。然而,趙盾認為國賴長君,於是想迎接正在秦國為質的公子雍回國繼位。公子雍是晉文公的素來謙讓,頗有賢惠之名的四夫人杜祁的兒子,國人對其觀感不錯,故趙盾欲立之。

但是趙盾的政敵,晉國二把手,中軍佐賈季以秦晉之好為由,欲立秦穆公的外孫公子樂為侯。曾被晉文公視為心腹的狐偃、趙衰的後人在此刻徹底反目。於是兩人開始了時間上的競爭,兩位公子誰先到達晉國,誰就是下一任晉侯。趙盾的智謀顯然更勝一籌,他一方面派先蔑、士會去秦國迎接公子雍,一方面派殺手阻撓賈季的人迎接公子樂。當訊息未至時,他又將視野放在了尚在襁褓中的晉襄侯太子夷皋,也就是日後的晉靈公的身上。

太子夷皋的母親穆嬴也是個剛烈的女性,其眼看著諸卿為了迎立之功,故意忽視晉襄公的遺願。其主動找上趙盾,頻繁地哭求他,並向其陳述趙盾立太子夷皋的好處,表示太子一脈絕不忘記趙氏的恩情,有晉室存在一日,就有趙氏興盛一日。趙盾聽了覺得也有道理,控制一個幼童至少比架空一個賢公子容易。這一刻,趙盾的心理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其追求轉化為了野心,開始邁出了權臣之路。

趙盾在背棄秦國之後,就要動員準備秦晉之戰了,因為秦國為了防止晉獻公之事重演,也為了給公子雍造勢,出動了軍隊護送公子雍,所以秦軍實則是兵臨城下。於是趙盾在卿大夫會議上迅速通過了戰爭決議,對秦軍不宣而戰,秦軍大敗。挾擁立之功和敗秦之威的趙盾,真正成為了晉國隻手遮天的人物,以至於賈季出使外國時,評價趙衰為“冬日之日”,令人溫暖至極,而評價趙盾則是“夏日之日”,令人酷熱難耐。

在穩固了晉襄公薨逝以來的混亂局面後,趙盾於公元前621年秋8月,代表晉靈公,與齊昭公、宋成公、魯文公、衛成公、陳共公、鄭穆公、許僖公、曹共公在鄭國的扈地結盟,史稱“扈之盟”。趙盾是春秋第一個代表諸侯出席盟會的卿大夫,一時間,世人只知晉國有“趙孟”,而不知晉國有晉侯。魯文公因會盟遲到,遭到了趙盾的宣戰,其急匆匆地派使者向趙盾道歉,以表示無不臣之心。

趙盾如果只是一味的霸道,晉國是不能被中原諸國尊為盟主的,其在內政外交上的手腕,亦是剛柔並濟。

賈季曾派殺手前往刺殺舉薦趙盾的陽處父,陽處父死後,趙盾徹查此事,賈季東窗事發,逃亡外國。而趙盾則將其家屬送至賈季所在國家,與其團聚。

包括後來的五將之亂,趙盾也只誅首惡,不禍及家人,甚至還扶植五將的後人繼承卿位。

他聽取建議不以好惡,曾經的政敵郤芮之子郤缺,在其手下做事。他向趙盾建議道:“曾經的衛國不肯順從晉國,因此晉國佔據了衛國的土地以示懲戒。如今衛國已然順服,您應該把衛國的領土還給衛國啊。背叛不進行討伐,不能彰顯大國的威嚴;服從又不進行安撫,不能顯示大國的德行。假如我們的德行沒有什麼值得尊敬的,諸侯們又憑什麼歸順我們晉國呢?”郤缺的足智多謀受到了趙盾的讚賞,其日後取代荀林父,越級成為中軍將,亦是趙盾臨死前的舉薦。

次年,趙盾以晉靈公的名義將晉襄公時代晉國攻佔的匡、戚兩地還給了衛國,同時將鄭國虎牢邊境的土地,歸還給了鄭國。不僅衛、鄭兩國對趙盾感恩戴德,其餘諸國亦對晉國心悅誠服。趙盾由此在諸國贏得了“賢”之名。晉國的霸權也因為趙盾的經營而延續了二十年之久。其真的可算是晉文之繼業者。

然而,晉國終究是姬姓的晉國,晉靈公終於還是長大了,他開始反抗趙盾的執政,企圖親政。本來這在後世的專制王朝時代,該說是順理成章的事,即使遇到權臣當道,只要不是王朝末路,皇帝終究是最後的贏家。但這時是春秋,是個君臣尚且在人格上平等,卿大夫甚至可以凌駕於君侯之上,而被臣民視作尋常的時代。趙盾有大才,其賢能之名遠近可聞,晉國倚仗趙盾方得以維持霸業,這是國人的共識。趙盾對晉侯未有不敬之舉,然晉侯卻時刻想要其命,這是晉靈公給國人的印象。這也是趙盾雖陰令其族弟趙穿弒君,卻仍能為國人所容的一個重要原因。相比於草菅人命、荒淫無道的晉靈公,賢能勤勉的趙盾也更得民心。

但是國人之心並不能作為趙盾復任正卿的理由,能請趙盾回都的,除了已死的晉靈公,仍舊只能是卿大夫會議。而時常感慨“時日曷喪”的卿大夫們,為何又願意請趙盾回來執政呢?一句話概括即晉國離得開晉侯,卻離不開趙盾。

那時的晉國實在是強敵環伺,內憂外困。

內憂是晉靈公新喪,晉國急需迎立一個長君,因晉國公族相爭的往事,晉國的公子向來都是在外為質的,而在君侯未繼位之前,國事無趙盾不能行。

外患是楚莊王打敗若敖氏開始親政了。那可是無論哪個版本都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的楚莊王啊!晉楚爭霸隨著趙盾與楚莊王的對決而逐漸白熱化。

強敵環伺則是秦楚聯盟,齊國冷眼旁觀,鄭、陳、蔡等小國在晉楚之間搖擺不定,只能依賴趙盾維繫晉國的霸業。

趙盾就是這樣一輪“夏日之日”,在他的照耀下,晉國諸邪莫近,妖魔遁形。雖然他在趙穿弒君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也不得不面對國人的質疑,不僅僅是他個人,還包括整個趙氏。晉國太史董狐的那一筆“趙盾弒其君”,一直流傳至今。但趙盾將被晉成公赦免的趙穿流放至陳國,也顯示了趙盾再無袒護、掩蓋此事之心了。晉成公即位後,終究還是為趙盾正名了,一方面其感念趙盾擁立之功,一方面也是懾於趙盾之威,但在筆者看來,晉侯應該還是願意相信趙盾的人格的,否則也不會將其女嫁於趙盾之子。

趙盾一人,撐起了整個趙氏,然而在這尊巨人轟然倒塌之際,魑魅魍魎通通現形,就連新的晉侯晉景公亦有意剷除趙氏。趙氏滅族,僅在趙盾逝世後的十四年。畢竟,晉國要的是強大的趙盾,而非強大的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