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清朝沒有發生宦官專權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宦官,是我國古代政治中不容忽視的群體。他們擁有著皇帝家奴和朝廷官員的雙重分身,也因此在東漢、唐朝、明朝都發生了宦官專權亂政的情況。但是在清朝統治的時期,宦官權力卻得到了限制。這背後有什麼原因?

清朝宦官制度的變化

其實,滿人是沒有宦官傳統的。

在清朝入關以前,他們貴族的雜役事務主要是由包衣來承擔的。但是清朝入關後,在宦官上他們算是延續了漢族傳統,跟著“移風易俗”了。

在順治時期,由於內廷事務增多,再加上受到宦官吳良輔的山煽動,

順治設定了專門的宦官機構,也就是十三衙門,並撤掉了原來的內務府,由此清朝宦官制度正式建立起來

。不過,隨著宦官機構的建立,宦官們也開始出現了干政亂政的現象,而順治帝在臨終的罪己詔中,也開始反思這一問題。

在康熙即位後,隨即對宦官進行了改革,十三衙門被撤銷,恢復了內務府,同時也對宦官的選用、級別、數量等進行了規定,這些都對限制清朝宦官權力起到了很大作用。

到了雍正時期,更是對宦官進行了更加嚴格的管控,限制宦官的政策更為細緻。在乾隆時期,也繼續沿用對宦官的限制。總的來說,雖然到了清朝後期,皇權衰弱,出現了安德海、李蓮英等權閹,但這個時候整個清王朝也已經走向盡頭,即便是這些宦官也沒有翻起很大的浪花。

清朝沒有發生宦官專權,主要在三限

說完了清朝宦官制度的發展變化,我們再來看看為什麼清朝沒有發生宦官專政。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清朝對宦官的限制。

首先是限人。

以明朝為例,當時宦官之所以能夠形成專政的局面,與宦官人數多不無關係。有資料顯示,明朝宦官人數最多的時候,可以達到十萬人。

相比之下,清朝宦官數量就只是明朝的3/10還不到。像順治帝最開始設立十三衙門後,就對宦官數量進行了設定。在乾隆時期也規定,宦官的人數要控制下3000以下。人數少了,他們可以抱團起來興風作浪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當然,人數上的限制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限制區域。

和前朝宦官有比較大的活動空間不同,清朝的皇帝為了防止宦官結黨營私,對宦官的活動區域有明確的限制。具體說來,就是要求宦官非由差遣,不能出皇城。同時也要求,在外官員,不能和內管相互結交。這樣就可以斬斷了宦官與朝廷大臣之間的聯絡,同時也阻止了宦官跑到社會上去,沾染其他的問題。

同時,也進一步限制了宦官政治交往的渠道和途徑。比如康熙就明令禁止宦官結盟聚黨,雍正要求宦官不能隨意與阿哥交往,到了乾隆時期要求就更多了,不僅禁止宦官與王公大臣交往,更不允許他們在皇太后處傳言政事。

可以清朝皇帝從活動空間到權力空間,都對宦官群體進行了限制,這樣就使得他們很難再專權了。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限制權力。可以說,限制人數和限制區域,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限制權力!

最後一位太監:孫耀庭

前朝之所以發生很多宦官專權問題,說到底還是因為宦官實權太大。所以,清朝在管理宦官上,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限制權力。

在清朝,宦官是沒有典兵、監軍的權力的,除了清朝末期的李蓮英被派去閱兵,但此外清朝沒有宦官可以參與軍政事務。軍權對於皇帝來說是非常的權力,宦官不能染指軍事問題,這樣也就極大地限制了他們的權力。

另外,像明朝宦官不僅可以批紅,還掌管奏章,直接就能參與到朝政上。而到了清朝,宦官不能參與撰擬諭旨,這也限制了他們過多地參與到皇帝政事上。

不僅如此,清朝的宦官官品、地位也很低。在順治時期,就曾規定宦官不能過四品,後來一直延續下來,只有慈禧掌權時,才封了李蓮英為二品。

所以總的說來,因為有了這些限制宦官的政策,才能讓清朝的宦官沒有發生專權的問題。

那麼,為什麼這樣的措施可以在清朝推行開,難道唐朝、明朝的皇帝們,就沒想過要限制宦官們?

我覺得這裡可以藉助錢穆先生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對清朝制度得失的分析視角。錢穆先生認為,清朝是沒有制度可言的。因為清朝建立在滿人的部族政權上。在這樣的環境下,所謂的制度,不過是為了維護滿人的統治和控制私心。

雖然從漢代到明朝,皇權不斷膨脹,相權被削弱,但整個國家並不是權力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上。但到了清代,政權到了滿人手中,他們要維護部族的利益,所有的制度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延伸出來的。

所以說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也就能明白為什麼清朝對宦官的有如此嚴格的管理了。尤其是在清朝前幾位皇帝時期,對宦官的限制也比較嚴格,而隨著皇帝式微,才有了像安德海、李蓮英這樣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