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明朝滅亡僅僅因為吳三桂放清軍入關嗎?——山海關之行的思索

原創作品 作者:曹樺林 百家號首發

原創作品 作者:曹樺林 百家號首發

雄關如鐵,山海關被稱作天下第一關, 這座修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的雄關高14米,城牆厚7米,固若金湯,是京師的重要屏障,明代的長城就是為了抵禦清軍的入侵,但最堅固的是守城的人而不是城牆的牢固。

到了明朝末年社會腐敗,天下饑荒,百姓難於忍受苛捐雜稅紛紛揭竿而起,烽火已經遍燒全國, 還沒等到清兵入關,明王朝的堡壘卻從內部攻破了,再堅固的城防也防不住民心, 崇禎帝是個勤政的皇帝,但其致命之處在於其對軍政大事朝令夕改,刻薄寡恩,用人失當,其輕信袁崇煥五年可平遼的狂妄之語,舉全國之力打造防禦後金的寧錦戰線,結果後金從蒙古繞道,整個防線形同虛設,明王朝岌岌可危,幾次對後金的作戰耗損了巨大的民力物力,加重了百姓的負擔,連年饑荒,瘟疫四起,農民軍起義此起彼伏,明王朝要剿滅農民起義必然加重賦稅,加重賦稅就會導致更多的人生活不下去,加入農民軍起義隊伍,從而越剿越多,越剿越亂,最後已經無人願意為明朝賣命打仗了,明王朝的滅亡已經成為必然,明王朝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被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一舉擊潰,公元1644年甲申年的3月19日崇禎帝在煤山自縊身亡,時年35歲。

而關外的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卻迅速崛起,皇太極是位有雄才大略的後金首領,皇太極洞察了明王朝必然衰亡的趨勢,便有意劍指中原,一統華夏。機會終於等到了,1644年李自成推翻了明王朝,這個時候吳三桂正趕在勤王的路上,聽到明朝滅亡的訊息便退守山海關,這個時候吳三桂便成為大清和大順都要爭取的人物。

吳三桂最開始傾向於歸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但李自成自甲申年進城後,對士紳階層並沒有進行拉攏的政策,部隊紀律渙散,荒淫搶掠的事情時有發生,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被其部下搶掠,吳三桂的父親也被關押當作人質,此時吳三桂已經看清大順政權就是一幫烏合之眾,便決意投降大清,這是其反覆權衡利弊後所做的最後抉擇,1644年,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降清,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大順政權在聯合絞殺下退守北京,不久又像流寇一樣在全國四處作戰直到最後被大清剿滅,清軍入關後在20年左右的時間內,迅速剿滅了大順政權、大西政權和小朝廷南明政權等,後在康熙年間又平定了三藩之亂,最終統一臺灣,實現了全國統一,大清進入鼎盛時期。

站在古長城上撫今追昔,心生感慨,一個王朝到了腐朽的末期,不論多麼堅固的長城,如果因當政者的腐敗導致官逼民反,其再堅固的城防又有什麼用呢,而今所有的風流已經雨打風吹去,不禁想起一句詩: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