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諸葛亮為什麼被罵諸葛村夫?看看他做的這些事,你就知道了

在《三國演義裡》被諸葛亮氣到的人,也總會罵一句“諸葛村夫”。那麼他真是村夫嗎?據正史記載,諸葛亮的父親是泰山郡丞諸葛珪,叔父是豫章太守諸葛豐。

大姐嫁房陵太守蒯祺。二姐嫁荊州土豪龐山民。諸葛亮的岳父是黃承彥、岳母是蔡諷的女兒。諸葛亮的岳母有個姑姑,嫁給了太尉張溫。諸葛亮岳母有個弟弟是章陵太守蔡瑁,還有個妹妹,嫁給了荊州牧劉表。

諸葛亮在荊州有著深厚的人脈,所以他就一定是個地地道道的官二代嗎?如果讀懂了諸葛亮為何自比管樂,你就會發現孔明也只是個普通人。

一、為什麼不比作別人?

有人說管仲是齊相、樂毅是燕將軍,諸葛亮和他倆比是為了表示自己能文能武。那他為什麼不和周公比呢?周公和姜子牙也是能文能武。

據《史記》記載:姜子牙到他的封國後“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姜子牙的成就一點都不比他們二人差。與他同時代的郭嘉,就沒有拿自己和別人比。而曹操見了郭嘉卻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很多人說他自比管仲、樂毅是為了給自己宣傳,做廣告、貼標籤、賣人設。可是當時“時人莫之許”,說明諸葛亮根本就不需要宣傳自己。諸葛亮曾和徐庶他們是好朋友,一次聊天的時候他說:“我會用管仲、樂毅的方法來平定天下。”徐庶居然深信不疑,說明諸葛亮的才華是很高的。

二、東漢與春秋戰國異同

那諸葛亮為何要用管、樂的方法而不是別人的方法呢?那是因為東漢末年和春秋戰國時期局勢很像。管仲生活在春秋初期,那個時候齊國北方面臨著戎狄的入侵,而南方則是楚國的蠶食。楚國的熊渠自稱楚武王,根本沒把諸侯放在眼裡。

楚國經歷了楚武王、楚文王兩代君主的擴張,已經有了“欲觀中國之政”的野心。中學課本的曹劌論戰裡有提到,齊國連魯國都未必打得過。齊國四處都是危機,很容易亡國滅種。

管仲作為齊相,解決的辦法是:聯合諸侯,一起抗擊外敵。史稱“尊王攘夷”。齊桓公強盛時期舉行召陵會盟。在管仲主政的齊國,楚國不敢窺伺長江一步。

孔子曾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就是說如果沒有管仲,中原就會為楚國南蠻所有。管仲對齊國內部用自己的方法富國強兵,對外則用合縱戰略,使得齊國成為春秋首霸。

下面再來看戰國時期的樂毅。齊宣王時期,齊國曾一度打到了燕國的國都,差點把燕國滅亡。燕昭王立志復仇,修築黃金臺招攬人才。樂毅和管仲的方法不能說特別相似,那簡直一模一樣。燕國聯合魏、趙、韓、楚一起攻打齊國,以樂毅為首領,拿下了齊國七十多城池,齊國人跑到了即墨。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袁術、袁紹、孫策、劉表公孫瓚等等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漢獻帝和周天子的處境極為相似,這不就是幾百年前的春秋戰國嗎?那在東漢時期,管仲、樂毅的聯弱抗強的方法好用嗎?諸葛亮和魯肅用實踐證明了確實屢試不爽。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不是比才華比地位,而是治國方法很類似。

諸葛亮認為曹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這不是和管仲樂毅看局勢的眼光一模一樣嗎?

諸葛亮去江東遊說孫權的說辭像極了蘇秦公孫衍遊說六國合縱的說辭。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並非自己耕地的時候臆想出來的,而是他看到管仲、樂毅、蘇秦、公孫衍等人用出來效果十分強勁可以行得通才提出的。

再結合曹、劉、孫的實際情況,重新加以整合,這才有了《隆中對》。

三、諸葛亮研究法

諸葛亮酷愛讀史書,每次都獨觀其大略。可見他除了博學以外,抓主要矛盾的能力極強。他對天下大勢的判斷不過是從歷史的鏡子中找到了現在問題的解決辦法。諸葛亮把前人治理國家的方法一一作了比較。

老子、商鞅、蘇、張、白起、伍子胥等等,這些人的事蹟和著作他都瞭然於胸。說諸葛亮博採眾家之長一點都不過分。如果不熟悉這些人的生平事蹟,沒有研究過這些人的“執政方略”,他不可能評價得這麼客觀。

諸葛亮治國用法家,修身用儒家。諸葛亮能治兵、能屯田、能外交、能造木牛流馬,這些都是他平時獨觀其大略的研究心法。諸葛亮對他的兒子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這都是他的經驗之談,也是他對兒子很高的期許。

司馬徽、徐庶先後舉薦諸葛亮,因為他們也懂歷史,也懂真理,這些人都是諸葛亮的知音。諸葛亮出道之前,曾和這些人就天下大事多次研究。久而久之,他們找到了治理天下痼疾的良方,只不過這件事只有諸葛亮可以把它真正辦好。

諸葛亮一直都是這麼想,這麼去做的,他的大局觀和方法論特別契合管仲和樂毅的那一套。他的那一套又只適合劉備。劉備實力弱小,又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劉備和諸葛亮認識不久就說他得孔明如魚得水。

結語

諸葛亮歷來被人們所神話。即使是和他同時代的人,也讓人刻骨銘心。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後,司馬懿對著他的營寨發出去了一句慨嘆:“孔明,天下奇才”!其實諸葛亮也只是個普通人,他只不過善於通過歷史去找到掌握成敗的真理,並結合實際情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