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我在知乎搞創作,8年賺了800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雪豹財經社,作者 | 閆學功

對曹一鵬而言,錢就像一道不可或缺的甜品,能強烈刺激創作者的多巴胺。

過去8年來,在知乎擁有9萬粉絲的曹一鵬曾一天花四五個小時泡在上面,但8年一共只賺了800塊錢。少了甜的調味,創作開始變得索然無味。

“但凡能在知乎賺到錢的,一般也不屑於賺這點錢。不是大V清高,而是變現太難了。”他告訴雪豹財經社,很多人仍留在知乎純粹是為了創作的快感,但“即使是用愛發電,也應該有點甜頭”。

如今,曹一鵬已漸漸遠離知乎,轉戰頭條號。原因很簡單,這裡的“甜品”更多,同樣的內容,“隨便寫寫就能賺幾千塊”,這些獎勵讓他更有創作慾望。

12年來,知乎從一開始的小眾精英樂土,成長到目前日活過億的問答平臺,始終沒能撕下不賺錢的標籤。平臺不賺錢,搞創作的大V同樣如此。除了收集點贊和混臉熟,他們似乎難有收穫。

賺錢這件事,在知乎怎麼就這麼難?

8年賺了800塊

“近30萬贊,幾千萬閱讀量,我只是混了個臉熟而已。”曹一鵬如是總結自己的知乎創作生涯。

8年來,他只賺了800塊錢,是透過自己的路子接了4篇商單,每篇200元。“沒有一分是知乎給的”。賺這200元一點都不容易。客戶的要求不低,單篇字數得在1000字以上,還要看起來有料,言之有物。

曹一鵬寫一篇商單,經常要準備一天,這筆收入的價效比實在太低。再說他也不敢接太多商單,擔心破壞自己嚴肅知識科普大V的形象。早期,在知乎非官方渠道接商單還得冒不小的風險,動輒被刪回答甚至封號。

最近,一家認證為官方MCN的公司找到曹一鵬,雙方簽了合同,對方承諾幫他接商單。但簽約至今3個月,曹一鵬一直沒有“開張”,唯一的收穫就是參與一個活動,寫了100字,賺了一盒免費的咖啡。

他所在的MCN簽約作者群有近200人,粉絲最少的有1萬,最多的有近30萬。一聊到平臺收入,群裡就彷彿開起了比慘大賽。大多數人跟曹一鵬一樣收入不到千元,只有極少數上了5位數,有人至今還是零收入。

超級大V想在知乎賺錢同樣不易。2021年年末,頭部帶貨作者“藍大仙人”表示,自己在知乎的年收入為50萬~100萬元,跟其他平臺帶貨主播動輒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收入相差甚遠。

自媒體作者張子豪算過一筆賬,同樣的粉絲和閱讀量,其他平臺的收益至少是知乎的10倍甚至更高,有的平臺光靠閱讀量和點選量就能賺錢。他早已放棄在知乎首發內容,而是轉戰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

“如果你想靠做自媒體變現,知乎是最難的平臺,沒有之一。”張子豪總結道。

就因為賺不到錢,知乎發生過多次大V集體出走事件。

2017年,今日頭條挖走300多位知乎大V,其中包括當時知乎僅有的7位百萬贊答主之一“惡魔奶爸”。這是知乎變現難的問題第一次被擺到檯面上。

惡魔奶爸當時發文稱,“今日頭條簽約時給的錢,年收入比普通白領高。”知乎則親自下場迴應:“我們不盲目追逐流量,也不使用膚淺的手段拔苗助長。”最終鬧劇升級,雙方發生了曠日持久的互撕大戰。

2019年,知乎大V“兔撕雞大老爺”組織對變現不滿的創作者集體入駐微博問答,最早一批出走的答主上百位,他建的群裡有超過400人。當時,知乎對媒體迴應稱,“知乎沒有大V”。

一位有10年品牌推廣經驗的運營總監告訴雪豹財經社,知乎不是客戶做品牌推廣的首選,只能排在第三四梯隊。品牌在知乎做推廣更傾向於自己做賬號或者製造話題,而非找達人寫軟文、帶貨,因為“知乎的傳播渠道鋪得不夠廣”。

這意味著,品牌並不願意為知乎的流量買單。

創作者汪鑫看抖音時,經常刷到自己在知乎的回答被別人抄襲。更讓他生氣的是,自己辛苦查資料寫的內容,在知乎只有3000多個贊,被搬運到抖音後點贊大幾萬,評論無數,“比我的原答案流量高多了”。

汪鑫所在的創作者群裡,類似的現象並不少見,甚至其他平臺搬運知乎內容已成為一門專門的生意。“沒辦法,知乎流量太弱,我們辛苦創作只是為他人做嫁衣。”

8年賺了800塊

為了留住大V們,備受吐槽的知乎嘗試拓展新的創作者變現渠道,但大多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目前,知乎常見的變現方式包括使用者打賞、付費諮詢、好物推薦(帶貨)、品牌任務(軟文)和知乎鹽選,但這些仍未解決創作者變現難的問題。

在曹一鵬看來,使用者打賞基本千載難逢,付費諮詢如果價格定低了,一單也就賺幾塊錢,價格高了又無人問津。代寫軟文的收益並不高,不少粉絲10萬+的大V寫軟文,也就值二三百元。

一位在知乎上擁有6萬多粉絲的遊戲達人告訴雪豹財經社,在知乎帶貨並非想象中那麼賺錢。在知乎帶貨,需要在內容中插入購買連結,使用者點選購買後創作者才能獲得佣金。但適合這種方式的答主數量不多,而且通常是數碼家電類,知識類答主很難將日用品連結強加在內容中。

鹽選會員,成為創作者眼中為數不多的閃著金光的變現渠道。

2019年,知乎將過去的會員體系升級為鹽選會員,並首次將創作者納入其中。加入鹽選的作者可以開設專欄,創作付費內容(以虛構小說為主),並按照訂閱點選數獲得收入,與平臺五五分賬。

到2022年上半年,知乎的付費會員收入同比增長75。1%至4。93億元,首次超過廣告收入(4。55億元),成為營收貢獻佔比最大的業務。

知乎也在不遺餘力地向外界展示鹽選的造富能力。

據知乎披露的資料,2021有超過30位鹽選創作者收入突破百萬,2022年的目標是“打造100位收入破百萬的鹽選創作者”。其中,創作者七月荔的作品《洗鉛華:惡毒女配生存錄》,在上線知乎鹽選後月入40萬元。

知乎曾將《洗鉛華》作為優秀案例宣傳

一夜暴富的故事,讓鹽選專欄成為不少創作者嚮往的伊甸園,但通往伊甸之路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我也想過靠寫稿年入百萬,但在第一步就卡住了。”多次投稿都被知乎編輯斃掉的小曼自嘲道。她寫的是都市言情小甜文,不少資深作者認為她的文章節奏慢,甚至有人建議她在開頭加一些香豔的畫面描寫,這讓她有點為難。

屢試屢敗,小曼仍然不肯放棄。她橫向比較了不少網文網站,知乎鹽選算是價效比高的:8000字的稿件就能夠得上篇幅門檻,更新壓力比其他平臺小,競爭也沒那麼激烈。

但卡死無數作者的“過稿”關,只是漫漫長路的第一步。

已簽約的鹽選作者阿青告訴雪豹財經社,從寫文到獲得高贊衝擊爆款,再到被編輯發現、簽約、上欄(開設專欄),整個過程充滿不確定性,沒有人敢說進入鹽選就是穩賺的。

在上欄之前,作者不敢輕易停更。如果原計劃寫3萬字,寫到2萬字才上欄,那就意味著付費空間所剩無幾,稿費也會相應降低。如果在更新過程中錯過最熱的風口,收入還會打折扣。用阿青的話說,“想賺錢在哪裡都不容易”。

隨著越來越多創作者衝著賺錢湧入鹽選,平臺篩選文章的標準變得愈加嚴格。

早期,故事類的回答只要過千贊,平臺便會邀請作者簽約,如今這個門檻已經悄悄抬到了3000贊。創作者數量多,讀者口味挑剔,內卷日趨激烈。阿青以往月收入能達到5位數,現在如果作品流量不佳,收入只有3位數,這讓她身心俱疲。

另一位鹽選專欄作家向雪豹財經社表示,由於多部小說連續撲街,責編讓她先免費寫,等資料好了之後再上架。

在知乎寫小說月入過萬,這條看起來光鮮亮麗的致富路,其實更像一條很難擠過去的獨木橋。不止一位創作者告訴雪豹財經社,他們更擅長某個領域的專業問答,完全寫不來小說,“寫小說也不是我來知乎的目的”。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靠情懷是吃不飽飯的。賺不到錢,一批創作者選擇離開知乎。也有人堅持留下來,繼續為愛發電。

蕭然是知乎的第一批創作者,目前擁有11萬粉絲,累計獲得36萬贊。知乎還內測時,他就被在這家公司工作的朋友邀請加入。他之所以不離開知乎,一來是因為十多年來的慣性和情懷,二來是自己沒有很強的變現需求,只是單純地滿足寫作慾望。

“知乎這個平臺能給我不一樣的創作體驗。在回答下的評論區裡,總會有那麼幾個高質量的回覆,與他們交流時的思想碰撞讓我有一種快感。”蕭然告訴雪豹財經社,知乎雖然在破圈過程中稀釋了一部分調性,但相比其他平臺仍然是個可以靜下心閱讀和寫作的平臺。在他看來,知乎大V仍然比微博大V、小紅書達人聽起來“格調高”。

已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微信公眾號的張子豪,仍時常在知乎發表文章,不過只是將其當做引流工具,對變現不抱期待。公眾號和知乎都是以圖文內容為主,頂著頭部問答平臺的光環,知乎上的KOL更容易被讀者信服,“不管講故事還是講專業知識,都能得到不少流量和認可”。

張子豪做過調研,知乎大V“一隻魚的傳說”和“星象大白”都是在知乎上發文只發一半,讀者想看完整版需要關注他們的微信公眾號。“一隻魚的傳說”是知名的靈異故事作者,他曾經透露,自己靠寫作年收入突破8位數。

面對這樣充滿誘惑力的案例,張子豪照方抓藥,對效果頗為滿意。他的公眾號運營半年多,目前每篇文章閱讀量都能達到兩萬以上,主要漲粉渠道就是知乎。

不僅如此,張子豪還將知乎當作收集寫作素材的工具。在他經常關注的領域,知乎推薦演算法會將相關問答推送到首頁,就像一個數據庫或靈感中心。他經常從別的大牛回答中找到新點子、新視角。

也有人為了更好的社群氛圍留在知乎。在知乎,創作者和讀者之間的界限相對模糊,突破“次元壁”並非不可能。

攝影愛好者高暢一直關注一位頭部答主,某天她在評論區提了一個與攝影器材相關的問題,沒想到竟收到了大V本人的回覆,一來二去還加上了好友。“透過好友的時候,我感覺是那麼的不真實,畢竟對方是該領域的頂級大V。”她告訴雪豹財經社,“做夢也沒想到有天能跟自己的偶像一起去旅遊、拍照。”

在知乎,此類事件時有發生。不少知乎使用者表示,“總感覺知乎的大V最親民,你的一條評論或者是私信真的會有人回覆。”有人因為持續創作交到了朋友、找到了工作,甚至拿到了投資,還有人在知乎找到了未來創業的合夥人。

擁有4億使用者的知乎,仍然是國內無可取代的第一問答平臺,但可能也是創作者們最難賺錢的平臺。不僅創作者們賺錢難,平臺自身也在虧損的泥沼裡掙扎。據財報資料,2022年二季度,知乎營收同比增長31%至8。26億元,淨虧損同比擴大122%至4。44億元。今年上半年,知乎虧損11。01億元。

從創作聖地到引流工具,從成就感到社交圈,人們在這裡尋找和滿足形形色色的慾望。唯一的缺憾,仍然是賺不到錢。

(本文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