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90歲才出名的“兒童體”書法大家陶博吾, 啟功稱他超過吳昌碩

文·段宏剛

提起20世紀以篆書聞名全國的書法大家,人們首先會想到吳昌碩先生。吳昌碩長期鑽研石鼓文,精通篆刻,其篆書用筆雄渾飽滿、蒼勁老辣,流露出凝重大氣,卻不失活潑自然的趣味,被譽為“

明末清初300年以來的大篆第一人

”。

除了篆書之外,吳昌碩在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上都有開創性貢獻,同時,他的詩文和繪畫也是出類拔萃,由此,他具有“文人畫最後一個高峰”的美譽。

對吳昌碩推崇備至的陶博吾(1900年——1996年)先生,江西九江人氏,在篆書上的造詣很高,綜合文化修養也很高,只不過,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根本無法達到吳昌碩的高度。

陶博吾算是高壽之人,然而,他寫了一輩子書法幾乎不為人知,直到1989年,也就是他在90歲高齡時,江西文聯出資,先後給他在中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舉辦了個人詩書畫展,他的稚拙、率真的書法一經面世,即刻引起書壇轟動,人們才一下子知道國內隱藏了這樣一位書法大家。

此時,啟功先生擔任中書協主席,在觀看完陶博吾書法後說:

他(陶博吾)的篆書在生動、隨意、趣味、變化等方面比吳缶老略高一籌。

之後,書壇重新審視陶博吾,把他譽為近現代著名的“大文人書法家”,“兒童體書法大家”,“20世紀20大書法家之一”,從此以後,他才在中國書法史佔據了一席之地。

陶博吾之所以一輩子默默無聞,根本原因是他生性淡泊名利,身上的“文人風骨”很鮮明,一直把詩文書畫看作是自己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並沒有想著依靠它們來養活自己,甚至給自己爭名逐利。

後來,江西文聯實在不忍心看到這樣一位功力深厚的書法大家被埋沒,就出資為他舉辦了個展。可以說,陶博吾先生是被迫出名的。

陶博吾曾給自己寫了兩副對聯用以自勉,這兩副對聯對仗工整,意境高遠,既展現了他高超的文學修養,也是他的生活狀態與人生況味的直觀體現。

一:

智既不能,愚亦弗及,碌碌庸庸,天地蒼茫何處去。

生無可樂,死又奚悲,悠悠忽忽,飄流魂魄斷歸來。

二:

嚐遍苦辣酸甜,幾番東撲西顛,濁骨敢追超脫者。

歷盡風霜雨雪,縱使千磨萬折,黃泉不作可憐魂。

陶博吾的書法在用筆上看起來幼稚、隨性,甚至連結字和章法都不在意,如同小孩子的練筆時隨意“劃拉”出來的。

他寫這樣的字,為何還能被稱作大家?依我之見,有兩大原因。

第一,陶博吾始終在用書法來寫真實的自己,詮釋了什麼叫“書如其人”。

陶博吾從7歲開始練習書法,臨遍了歷朝歷代的碑帖,中年以後,他終於領悟了明末清初書法大家宋曹所說的名言:

今人作書,如新婦梳頭,極意點綴,終無烈婦態。

現代人在書法創作上的功利色彩太強了,書法家越來越注重技巧和製作,書法裡的“真誠”反而越來越少,導致書法作品越來越俗氣。

書法的可貴之處在於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要改變這個習氣,唯有把書法拉回樸實之境,在書法裡吐露真實的自我。具體表現在,要線上條裡展現出自己的個性氣質,文化修養,人生經歷和人格理想。唯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書法獨具一格,詮釋“書如其人”的本質。

陶博吾的書法拋棄了技巧的束縛,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不像許多書法家下筆前要三思而後行,他通常是我手寫我心,用書法線條直抒胸臆,有一種“孩童化”的自然、隨意和誇張,正是這份率性,讓他的書法呈現出一種“天趣”,脫離了俗氣和燥氣,給人磊落坦蕩的感受,非常接近書法的本質,這比那些處心積慮賣弄技巧的書法家,不知要“真誠”多少倍。

另一方面,陶博吾的書法線條寬博、凝重、厚實,用墨厚重飽滿,盡顯浩然之氣和剛健之感,很顯然,這是他身上的“文人風骨”的再現。

其二,陶博吾獨特的人生經歷造就了他獨特的書風。

陶博吾的一生相當坎坷,而立之年起,他便在烽火中顛沛流離10多年,接著,又經歷了一次嚴重的情感創傷。之後,因為家庭成分問題,他被處罰後下放到農村生活數年,直到80年代初才迎來新生。80年代末,老家的文化部門給他舉辦展覽後,他逐漸在書畫界聲名鵲起,但沒有享受幾年好生活,他便在1996年撒手人寰。

苦難的生活並沒有磨滅他學習的雄心,不論生活多麼困苦,他都堅持學習詩文書畫,不斷積累自己的文化修養,深厚的“字外功夫”,是他在將來開創個人書風的關鍵所在。

在世時,他的書法不被大眾認可和接受,根本原因是他的作品沒有吸收“時代格調”的元素,再加上他是一介布衣,沒有任何頭銜,才一直鮮為人知。

可喜的是,書壇不知道他的存在,反而讓他的書法遠離了一些不良習氣的“汙染”,保持了純粹的格調。他不在乎別人的感受,也不畏懼傳統的羈絆,在書法裡,他選擇了任性揮灑,以極大的真誠和熱情,把自己的酸甜苦辣融入其中,最終,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書風。

由此,可以看到,他的書法結體欹斜,佈局緊湊,姿態凝重,節奏鏗鏘,線條裡有沉重的運筆和大膽的轉折,除了流露出雄渾、莊重、大氣的格調外,還帶有蒼涼、倔強、悲壯的味道,一如訴說著他的憤怒和不甘,這些無疑都是他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