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鞏固養老產業向好趨勢,看中國養老企業如何打好加力賽

大會報告指出從“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角度闡述了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的發展方向,即“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最佳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在當今老齡化的社會背景下,企業將如何發力推動中國養老產業的最佳化升級?

人變老了,一樣活得挺好

人是否能在生活中獲得幸福感,其實最重要的是心態、想法、性格和選擇。人老了更是如此。

有些老人,把日子過的“酷酷的”,自得自娛,還以智慧饋世。他們信奉既然老去不可逆,那就把別人眼裡孤獨、衰老的日子,過的有滋有味。

美國國家圖書評論獎獲得者,英國人戴安娜·阿西爾曾被譽為英國20世紀最傑出的女性編輯。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曾發掘了不少後來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家。阿西爾在工作崗位上一直忙碌到76歲才退休,89歲時寫下了一部名為《暮色將近》的回憶錄,並因此獲得了科斯塔傳記獎。她本人更是創下了家族的長壽記錄——這位出生於1917年的女性,在見證了波瀾壯闊的一整個世紀後,於2019年在倫敦一家臨終關懷醫院過世,享年102歲。

在她的書裡,“老去”彷彿是一件帶來了無窮無盡好處的事情,她說:“荷爾蒙退潮讓思考更清楚。”她又說:“害怕窘迫的社恐感覺消失了。”而且看得出來,她很滿意,因為她還寫道——“我一生中,從未像現在這樣舒服的、長久地享受過自己。”

年輕的網友讀了她的書後評論道:“讀完了,心安理得,我行我素。89歲老嫗坦誠如密友,暢談情慾,死亡,後代,責任,才華,疾病,意外。彷彿俏皮地在前路回頭笑望著你:你看,走到這裡,我便是如此。”

人變老了,一樣活得挺好。無論是向內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徜徉,還是依靠全社會創造一個尊老、愛老的環境。

這種愛老的環境,自古就有。中國傳統文化中尤其重視“九九重陽”,因“九”是古人認為最大的陽數,被稱為“老陽”,當兩個最大的陽數相逢,人們便寄予最隆重的對長壽老人的祝福,長壽被認為是一個人最大的福氣,表達的人們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待。於是,農曆九月九日這一天就成為傳統的敬老日,通常在陽曆十月,故而十月也被常稱為“敬老月”。

今年,中國人壽旗下國壽嘉園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響應國家老齡委“弘揚和傳承傳統敬老文化、增強全社會老齡意識和敬老意識、營造尊老敬老社會氛圍”的號召,全面開展十月“敬老月”活動。啟動了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的第三屆重陽藝術節,透過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展示長者的文化藝術佳作,呼籲人們關懷、關注老人,達到敬老、愛老的目的。

在為期一個月的敬老月主題活動中,國壽嘉園用創新的活動方式讓更多的人關注到新時代老年人的真實生活需求和環境現狀。公園裡熱愛運動、偏偏起舞的老人,老年大學裡刻苦學習、共同進步的老人,街頭偶遇的或時尚、或專注的老人……在這些敬老月活動所徵集的照片影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當下老人和傳統理解中不一樣的狀態,他們更加關注健康、更加積極向上、更加忠於內心。還有一些當前社會中我們很少關注到的適老化改造的情況,無論是長者食堂、服務大廳愛心志願者還是隨處可見的“關愛老人”的提示,都讓我們感受到莫名的溫暖。

老有所養,樂有所養。中國的養老事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要在科技、文化、經濟事業不斷髮展的今天,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體會到老去其實是一件優雅的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按照自己的心願生活,過的自由又精彩。

那些老了以後可能發生的事

我的小姨和姨夫在養老問題上,做了選擇。

他們今年已經76歲了。10幾年前,思想前衛的他們,選擇了一家北京很著名的養老院生活。他們與家人、親戚的關係都很融洽,大家也常去探望。

要說方便,也確實在生活上方便了不少。養老院裡乾淨整潔,有食堂,到處都是有扶手的通道,院裡都是無障礙設施,有保姆、護工,有隨叫隨到的醫療服務,有藍天草地,有同齡的人們。但是,那個氣派的大門,高大的前廳,辦理入住手續的前臺,門對門的小屋子,規矩的物品擺放方式,讓人的感覺更像是賓館,不像家。

我的老父老母在看望他們的同時,也常常考察、打量這家養老院。兩年後,他們仍有揮之不去的“賓館”之感。有天老母親對我說:等以後我走不動了,不麻煩你們。我和你爸僱個人來伺候,你們一家有空就回來看看我們,但我們還是要住在家裡的。

僅僅從老年父母流露出來的情緒和感受,便可以看出養老在國內其實是個很獨特的問題。有時候甚至會成為一個困在文化語境下的道德困境。

依我國的傳統習慣,當父母老了,兒女將他們送到養老院需要承擔道德的上的風險。父母自願去養老院,子女如不加以阻攔,似乎也有著不負責任的嫌疑,隨時可能迎接來自親友的批判和宣言碎語。但是,這不是我們獨有的問題。在看似自由、無拘無束的西方文化裡其實也一樣,電影《困在時間裡的父親》,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父親是搬到養老院還是接受女兒新找的護工,成為了這個家庭裡屢屢爆發的“核戰爭”。

但是養老院也並不是唯一的選擇。眼下,“抱團養老”常被熱議。何為“抱團”?幾個好友,幾家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互相幫助,互相照看,從而自發形成的社群關係。

有句話,可以諮詢老年人:您辛苦了一輩子,60歲了,以後的日子願意怎麼過?這句話,也可以稍加改變,詢問年輕人:假如你辛苦了一輩子,到了60歲,以後的日子願意怎麼過?

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有個金字塔五級模型,自下而上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需要,尊重、自我實現。為什麼老年人喜歡抱團養老?因為在滿足了早期的生理和安全以外,最重要的是,老年人也需要家庭,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實現。人的年紀雖然大了,但是需求的模型並沒有變。不管哪個人群,最難解決的始終都是在物質基礎上形成的精神需求。

換句話說,當你老了希望過一種怎樣的生活呢?是鄉村田園、城市居家,還是候鳥式、旅遊式、異地養老,還是和子女共同居住養老?養老社群的本質上是居住的空間,只是區別於其他社群,養老社群是專門提供老年人所需的各項複雜服務的社群,並可實現以家庭為中心的社群養老的理念。相比養老院而言,養老社群更能滿足社交需求,在輔助以更高效、更便捷服務的基礎上,家的溫暖,社群的生活氣息或許是能夠讓老人精神獲得最大愉悅的方式。

如今,人們的養老環境在改變,養老觀念也正在隨著時代的發展有所改變,老人們有自由選擇活方式的權利,可以有質量、安全、愉快的度過老年生活。但選擇很重要。因為,養老的選擇始終與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關。

一場有關品質的養老實踐

眼下,老人們對市場上的養老產品的考量,大多圍繞著居住環境、配套設施、服務的專業性、長期規劃和價格。但是近些年,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與身心的健康。在國壽嘉園社群裡我們看到了好的樣本,老年朋友們在年輕工作人員的組織之下,積極參與到各種各樣的活動中來,他們講故事、做春捲、載歌載舞、下棋打牌、參與健康講座、一起散步曬太陽……在國壽長者學院裡,“老學員”們紛紛對著鏡頭展示著自己的書法作品、繪畫作品,和年輕人來一場檯球,亦或來一次旱地冰壺、門球比賽。

定期舉辦集體性的文化娛樂活動,除了讓老人們感覺到“熱鬧”“有事做”之外,在心理上有也可以最大化的消解老年人群隨著年紀增大,對自身存在的價值表示懷疑,認為自己“不中用了”的失落感、缺乏同齡人社交而引發的孤獨感,或者因不適應新生事物,過於留戀過去的時光而產生的抑鬱情緒,還有因為生理性的機能的衰退,思維能力和智力的變化引發的焦慮感,大大降低罹患心理疾病的機率。

目前在許多國家,都正在進行著一項實驗,將幼兒園與養老院設定在一起,讓孩子和老人們一起生活,每週五天一起參加各種活動,甚至只是到敬老院來參觀。結果出乎大多數人意料的和諧。孩子們常常圍著老人,擁抱、撫摸而絲毫沒有牴觸情緒。老人們絲毫不會煩躁,並且擁有大量的時間與孩子們交流,一起做遊戲。這說明什麼?說明孩子們和年輕人,能為老人們帶來家庭環境般的精神愉悅。

老年人選擇到養老社群生活,並不等同被社會孤立起來。這些擁有無限智慧和經驗的老人們,仍然有著自己的生命活力,應該讓他們享受這些快樂的時光。中國人壽堅持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進養老事業中來也是這個目的。他們經過專業的培訓,持證上崗,成為行業的新鮮的血液,也擺脫了養老機構僱傭老年人照顧老年人的行業困境。

事實證明,服務於養老社群中的年輕人為老人的生活帶來了活力,也更受老年人的喜愛。因為每天與朝氣蓬勃、熱情洋溢、更像自己孫輩的年輕人隨時隨地的交流,總要好過冰冷冷的科技語音與助手。這正是國壽嘉園“用心打造品質生活,守護中國長者的品質人生”這一主題的體現。這不僅讓更多老年人擁有幸福晚年,同時還承擔起相應的企業社會責任。

針對中國老人不同的養老需求和規劃,中國人壽保險集團旗下的健康養老品牌、專業養老運營管理平臺國壽嘉園,在天津、蘇州、三亞等地建立了不同定位、各具特色的養老社群,並且著力打破養老院、養老社群的價格困局,降低生活成本,在深圳打造了多個“老百姓住得起養老社群”的普惠型養老社群,以期符合同收入階層、不同需求的老年人群的需要。

這是一場有關養老的品質的實驗,也是遵循報告精神,將協同加快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在全社會的關注下,中國長者的晚年,必將會越來越精彩。

彭夢乾

【來源:新華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