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江南最"甜"的城市,它稱第一,沒人敢稱第二!

蘇州與無錫,如同太湖畔的一對雙子璧玉,一樣的吳儂軟語,一樣的溫柔細膩,也一樣的……嗜甜。

都說蘇州人是“小甜甜”,但在無錫人面前,蘇州人也甘拜下風。

汪曾祺在《五味》有這麼一段:“都說蘇州菜甜,其實蘇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無錫。無錫炒鱔糊放那麼多糖!包子的肉餡裡也放很多糖,沒法吃!”

汪曾祺是高郵人,從這段話看出他顯然不適應無錫的甜,那麼同樣吃甜的蘇州人能否接受無錫的甜呢?來,上無錫頂級“甜”!

十斤肉一斤糖的無錫肉骨頭

無錫人喜歡將排骨叫做“肉骨頭”,莫名憨厚可愛。無錫肉骨頭其實就是醬排骨,特點是濃油赤醬。

這道菜首先吸引人的是色澤:光滑油亮、紅中帶褐,夾起來一塊還掛著汁,試問誰看到不心動?

能產生這樣的色澤,離不開兩味最重要的調味料:糖和醬油。

《舌尖》紀錄片裡關於這道菜的糖的用量是這樣解說的:“白糖佔到排骨重量的十分之一”,換言之:十斤肉一斤糖。外地人聽到都肝顫……這不齁甜嗎?

其實另一味醬油,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極致的甜在鹹鮮的中和下產生意外和諧的滋味。所以這道菜吃起來,雖然甜度的確比較高,但並沒有讓人不適的感覺,反而覺得鮮甜鮮甜。

小籠+餛飩

無錫早餐的黃金搭檔

無錫早餐界的霸主毫無疑問是小籠,無錫小籠不僅在當地出名,在周邊的江浙滬一帶名聲都響噹噹。

無錫小籠的特點是:“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滷,味鮮不油膩”。小籠的肉餡裡自然是離不開糖,不過並不甜得過分,而是微甜,講究一個鮮。

薄薄的皮裡最講究的還屬那一汪包裹著的湯汁。湯汁和肉餡是凍過包進去的,上籠後在蒸汽的作用下慢慢化開,撐的薄皮都立起來。吃的時候要用筷子戳一個小口,湯汁頓時爭先恐後地湧出,吸得滿口甜鮮。

吃小籠饅頭的時候可以搭配一兩開洋餛飩。開洋,就是蝦米幹。開洋餛飩的餡除了鮮肉還會加上蝦米、榨菜等。餛飩用豬骨頭吊的湯打底,再搭配豆腐絲、蛋皮絲、紫菜做澆頭,皮滑肉鮮,湯水濃郁。

除了湯餛飩,無錫人還喜歡拌餛飩,尤其是夏天。餛飩煮開撈起來後,拌上醬油、糖和豬油,一把大蒜葉,一上桌一股鮮味就撲鼻而來,一口氣能吃十來個,滿嘴都是香甜不厚重的醬油香。

最地道的無錫下午茶搭配

玉蘭餅、雞子大餅

無錫玉蘭餅裡沒有玉蘭,聽起來清新素雅,卻是糯米制成的皮裡裹肉餡兒煎烙出來的餅。做法類似蘇州的油氽糰子。

玉蘭餅外層糯米煎炸過後極為酥脆,咬下去有咔哧咔哧的聲音,包裹著鮮甜的肉餡,趁熱吃,外酥裡嫩,汁水四溢。

雞子大餅也是無錫當地的特色小吃。

發酵過的老面面團,裹上豬板油和少量蔥花,在油鍋裡炸到膨脹。等到一面發黃,把攪碎的雞蛋液倒進油鍋,將油餅翻個身蓋在雞蛋上,炸透以後撈出瀝油。食量大的會多加個雞蛋上去,厚實的一個拿在手裡無敵滿足。

濃油赤醬錫幫菜

無錫菜跟蘇州、上海的本幫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多菜式都一樣。比如響油鱔絲,相比較而言,一樣都是濃油赤醬,但無錫的做法更偏甜一些,突出鹹甜交織,鮮香滑嫩的口感。

同樣是鱔魚,無錫還有一種更地道的做法:梁溪脆鱔。梁溪是流經無錫市的一條重要河流。梁溪脆鱔由鱔絲經兩次油炸而成,外觀醬褐色,烏光發亮,口味甜中帶鹹,鬆脆適口。

四喜麵筋,無錫名菜。名為“四喜”,其實配料可以自由選擇。主食材是無錫油麵筋,配料有黑木耳、香菇、鮮筍、蹄筋、方腿、魚片、雞脯肉、蝦仁等。這道菜精華在醬汁,用醬油、紹酒、蔥花、鹽、砂糖、胡椒粉等作料調製而成,湯汁濃郁,拌飯最佳。

紅燒划水也是錫幫菜的代表。划水也稱為甩水,是魚尾巴的一種俗稱。這道菜醬汁濃稠,肥糯油潤,魚肉又鮮又嫩,筷子一夾就碎,蘸上黏稠的醬汁,簡直是乾飯人的最愛。

有人說,在無錫待一天,連聲音都散發出甜蜜蜜的味道!

這是在一座溫情舒適的城市,春天的黿頭渚,夏日的寄暢園,秋風裡的惠山古鎮,冬日的古運河……

四季有美景,三餐有時鮮,先天優渥,家底豐厚,這樣的地方,能不“甜”嗎?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