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宋代人如何飲茶?從黃庭堅的這首茶詞中,看宋代飲茶方式與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自從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發現這種樹葉可以用來沖泡,並且具有飲用的功能後,茶葉作為飲品便進入了人們的生活。

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的《茶經》,是唐代陸羽撰寫的一部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專著。

《茶經》是一部與茶葉有關的內容豐厚詳實的案頭字典,書中說:“茶之為飲,發於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可見,人們將茶作為飲品有著多麼悠久的歷史。

自唐代起,飲茶風氣就已遍及全國,上層士大夫飲茶時,講究茶品、茶具、用水、程式,飲茶從茶藝上升到精神層面,在這樣歷史文化背景下,茶聖陸羽歷時多年編著而成的《茶經》成為人們的案頭工具書。

宋代飲茶風氣不減,宋真宗初年出現團餅茶,享譽京華。文人墨客以茶會友,以茶為詩,以茶取樂。茶葉與宋代人的生活、文化有著不解之緣。宋代大詩人蘇軾、黃庭堅、陸游寫過不少詠茶的詩詞。

其中黃庭堅是一位特別喜歡飲茶的人,他不僅善於品茶,而且愛寫茶,他寫了不少的詠茶詩詞,光是流傳下來的有五十首之多。

黃庭堅愛喝茶是出名的,他如果得到上好的茶葉,不但會細心的品茶,而且還會將茶葉分享給朋友,與朋友一起品茶論道。

(黃庭堅繪像)

有一次他得到上好的茶葉之後,馬上將茶葉分出來一部分,送給自己的老師蘇軾,與茶葉一起送去的還有一首詩,詩中寫到:“

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磑霏霏雪不如

。”

可能大家也猜出來了,黃庭堅這次得到的上好的茶葉就是他從老家江西分寧帶回來的,而且茶葉的名字叫做

雲腴茶

,泡茶時,先用石磨將茶餅研磨成細末,在黃庭堅眼中,連雪花也沒有這樣的細膩感。

黃庭堅詩中說到的飲茶方法,可跟現在的不一樣,那時的飲茶是

先將茶葉碾碎,再用開水沖泡

原來唐宋時代的飲茶十分講究沖泡過程,先是將茶餅碾碎成末,然後再用開水沖泡。白居易《遊寶稱寺》一詩中就寫的“

酒嫩傾金液,茶新碾玉塵

”,說的就是將茶葉碾碎後,再衝泡的過程。

加工精細,成色純淨的茶葉碾成細末,用好水沖泡,茶水激起的泡沫如松濤的聲音,沖泡好的茶,清香襲人,品飲之前,茶葉的清香就已經令人神清氣爽了。

蘇軾《汲江煎茶》一詩中的“

松風忽作瀉時聲

”,寫的就是這樣的沖茶方法和沖茶給人帶來的視覺和聽覺的享受。

(黃庭堅繪像)

黃庭堅喜好品茗,可以說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因為這樣的雅趣,他還得到“

分寧一茶客

”的雅號,黃庭堅還會將生活中品茶的點滴記錄到文學作品中。

有一次,他喝到一種叫做“北苑”的名茶後,就寫下一首詞。這一杯茶給他帶來的視覺、味覺的享受,品茶之後帶來的身心愉悅,以及品茶之後的無限美好的想象,都融進了這首《滿庭芳》中,原詞如下:

北苑春風,方圭圓璧,萬里名動京關。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尊俎風流戰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研膏淺乳,金縷鷓鴣斑。

相如,雖病渴,一觴一詠,賓有群賢。為扶起燈前,醉玉頹山。搜攪胸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歸來晚,文君未寐,相對小窗前。

詞先從茶的名貴說起:“北苑春風,方圭圓璧,萬里名動京關。”

北苑是一個地名,在宋代屬於建州,也就是今天的福建建甌,建甌在宋代是貢茶的主要產地。

從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開始,建州所產的龍鳳團茶就以聞名遐邇,成為貢品,而在建州茗茶中,又以北苑所產的茶葉品質最為優良、口感最為醇美,北苑茶至此得名。當時對北苑茶就有這樣的評價:“

天下之茶建為最,建之北苑又為最

。”

由於是貢品,不僅沖泡十分講究,就連茶葉的採摘過程都十分講究,黃庭堅同時代的名人蔡襄在《北苑焙新茶詩》序中就寫道:“

北苑茶發早而味尤佳,社前五日,即採其芽,日數千工,聚而造之,逼社即入貢

。”

蔡襄還記載到,這種茶是用純手工製作而成的,要將茶葉壓制之後,製成圓餅的形狀,叫做“團茶”,而且北苑茶一年也就能製作出來一百多塊團茶。

物以稀為貴,北苑茶產量如此少,製作如此過程繁複,難怪會成為享譽一方的名茶,甚至享譽京城,成為貢品也就很好理解了

黃庭堅《滿庭芳》詞作首句中的“春風”二字,指的就是社日前採摘的茶葉。社日,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傳統節日,立春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

宋代北苑茶的採摘大抵相當於現在的清明節前採摘的新鮮的、上等的茶葉。

(宋代畫家劉松年《攆茶圖》)

詞中的“圭方璧圓”四字,說的就是北苑茶的形狀。這些細小的茶,價值不菲,而且是貢品,只有皇室成員才能一品滋味,簡直就像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朝廷勳略一樣了,北苑茶的地位簡直可以與唐太宗時期那些在凌煙閣中有畫像的、流芳百世的將相功臣並駕齊驅了。

這當然是黃庭堅在文學作品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是他對北苑茶的高度讚譽

“碎身粉骨”二句寫得既傳神又精彩,將北苑茶研磨方法描寫的十分細膩,他將研磨茶葉比作了粉身碎骨報效國家的將相功臣。

北苑貢茶,價值不菲,黃庭堅將茶葉比作開業之功,其實只是詞人的極具想象力的描述。

黃庭堅接著寫了茶的功用,“尊俎風流戰勝”是一個倒裝句,真正的語序是“戰勝風流尊俎”,這是為了詞作的韻律而可以進行的遣詞造句。

由此也可以看出這位文學大師高超的縱橫文字、捭闔語義的功力。

(黃庭堅傳世書法作品《松風閣》)

詞人說飲上一杯泡好的北苑茶,不僅能將醉意消除掉,還能清神醒腦,排憂解愁,可以說對身體大有裨益,是一種健康的飲品。

從詞義上來說,“戰勝”二字又與前面的“開邊”二字契合在了一起

接著,黃庭堅又寫到了享受飲茶帶來的快樂。一位穿著得體,手腳麻利的泡茶女子將一杯研磨細緻的茶葉放進鷓鴣紋樣的建盞中、再將燒開的水倒進茶杯中,一杯精心沖泡的北苑茶製作完成,然後用她的纖纖玉手端到品茶人跟前,還沒有開啟茶杯的蓋子,一縷清香就已撲鼻而來,這真是一件令人感到無比愜意的事情。

品茶的人大都有這樣的雅趣,好茶葉還要有好水來沖泡,好茶葉還需要上好的茶具,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當然了,好的茶葉還需要一位專業的泡茶人,這樣喝起茶來,才會真正享受到一杯茶所帶來的各種享受。

福建建州不光有聞名遐邇的北苑茶,更有中外馳名的建盞

。自宋代,建盞就已成為高階的茶具,不管是北宋蔡襄的“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還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鷓斑碗麵雲縈字,兔褐甌心雪作泓”,

其實說的都是福建建州所產的高階茶具——建盞。

黃庭堅喜歡的是一款色澤如同鷓鴣紋樣的建盞茶盞,其實就是就是茶盞色澤花點似鷓鴣的紋樣,南宋大詩人范成大也很喜歡這種紋樣的茶具,他說這種茶盞“

色褐黑而有白斑點點,如鷓鴣肊上毛

”。

下片描寫的是詞人邀請好朋友到他的家中,一起分享北苑茶,一同品茶論道。宋代有行茶令的風俗,南宋詩人王十朋在《梅溪文集》中記載:“

每會茶,指一物為題,各舉故事,不通者罰

。”

詞人為了用文字將這次品茶時行茶令的熱鬧場面展現出來,一連用了四個典故,這四個典故都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

第一個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這看似與行茶令毫無關聯,其實是為了突出品茶論道的熱鬧,因為司馬相如文采風流,喜歡與朋友聚會,品酒談論文學。

黃庭堅用司馬相如的典故其實正是為了烘托他與朋友們聚會品茶,談論詩詞的雅興。

接下來,詞人繼續描寫了這次賓客雲集的品茶大會,品茶會還是以行茶令為中心。“一觴一詠”兩句,引用的典故是東晉的王羲之,王羲之在流芳百世的《蘭亭集序》中寫道:“群賢畢至,少長鹹集,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由此可以想象出,黃庭堅與來賓們品茶的具體過程了,他們喝一杯新茶,就要賦詩作詞一首。

“醉玉頹山”,用的是東晉名士嵇康的典故,《世說新語》記載,嵇康喝醉酒了之後,是一幅“若玉山之將崩”的樣子,而“搜攪胸中萬卷”一句,化用了唐代詩人盧全的“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兩句,“還傾動三峽詞源”化用了杜甫《醉歌行》中的“詞源倒流三峽水”。

歷代文化名人飲酒作詩時的豪興,讓黃庭堅以典故的形式將他們的品茶盛會勾連起來,飲酒賦詩的豪興與品茶聚會、賦詩作詞的豪興,兩者雖然在形式上不一樣,但深層次的文化底蘊與內涵是一樣的。

詞作以“文君未寐,相對小窗前”收尾,是全詞最為出彩的一筆。詞作以想象的文筆,將卓文君寫出來,她的翩翩而來,在詞義上與酒興和文采同樣飛揚的司馬相如遙相呼應,為他們的這次茶會作結,使得他們品茶論道,談論詩詞的聚會成為一次典型的文人雅集。

不管是黃庭堅所處的北宋時代的飲茶方式,還是我們現在和喝茶方式,飲茶和茶葉的故事和已然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成為生活中的點綴,這片神奇的東方樹葉為我們帶來與眾不同的滋味。茶的色香味,將天南海北的我們拉近,一杯茶,將我們的生活濃縮了進去。

飯後,沖泡一杯茶,將它放在案頭,讓茶葉四溢的清香慢慢地與嗅覺接近,在讀書的時候,藉助茶的清香,品讀這些寫茶的詩詞,感悟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時,詩書的滋味與茶的清香交融在一起,回味雋永,魅力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