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國產深遠海三文魚再獲豐收 青島西海岸新區經略海洋再邁堅實步伐

6月7日清晨,一場盛大的收魚活動在位於黃海深處的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展開,國產深遠海三文魚養殖又獲豐收。

這是繼去年“深藍一號”網箱首次完成規模化收魚以來的又一次全新突破,進一步檢驗了試驗區養殖的技術路線、生產模型,標誌著試驗區海域實現規模養殖常態化、養殖品種多樣化。

“深藍一號”網箱(攝影 李紫恆)

此次收魚,同樣標誌著青島西海岸新區聯合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初步探索建成了試驗區管理體系,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由實驗階段邁進生產階段,將有效推動新區現代漁業產業體系創新發展,為新區實現海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力支援。

養殖裝備持續升級 技術路線趨於成熟

“試驗區內,在實用性、高功效和智慧化等方面,‘深藍一號’網箱不斷實現改造升級,先後新增生物量監測系統、最佳化養殖監控系統和遠端資訊傳輸系統,百餘海里外的養殖情況,在陸地上就可以一鍵直觀、直管、直達。”作為“深藍一號”網箱的設計者之一,湛江灣實驗室副主任嚴俊告訴記者,在硬體設施上,目前可以透過生物量監測系統在管控中心實現魚類生活狀態、進食情況、形狀大小的實時監控,生產管理人員隨時根據這些資訊來觀察並調整飼料的投餵情況。

“透過加裝養殖光控、多引數感測器等裝置,擴大了監控範圍、提升了監測能力,實現了環境引數採集精準化、數字化,更精準掌握魚類動態,為魚兒的健康成長全方位保駕護航,極大提升了成魚品質。”嚴俊說道。

在現場,在“深藍一號”旁邊不遠處,一座試驗區中央綜合管理平臺與黃色網箱遙遙相望。

“試驗區中央綜合管理平臺於2021年9月到位,在生產管控、生產生活保障、海上科學實驗、資料監測、應急救援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紅告訴記者,該平臺的落成相當於在“深藍一號”旁邊新建了一座“島”,以此為落點,後期可以在其周圍建設更多網箱,多點成線、由點及面,不斷擴大深遠海養殖規模。

養殖品種更加多樣 生產模型得到驗證

試驗區位於黃海冷水團海域,最大的特點為擁有底層冷水資源,溫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適宜三文魚等高附加值冷水魚的生長,讓中緯度地帶溫暖海域養殖冷水魚成為可能,可以帶來較高的經濟價值。

國產深遠海三文魚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積米崖碼頭上岸(攝影 俞方平)

2021年,“深藍一號”在試驗區內收穫15萬尾三文魚成魚,單魚平均重量超4千克,品質超過歐盟出口標準,標誌著我國首次深遠海規模化養殖三文魚取得成功。

2021年12月,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又成功完成10萬尾魚苗從陸地向試驗區的接力轉運,成活率在行業內遙遙領先。經過半年的精心餵養,三文魚低緯度規模化養殖又獲成功,試驗區海域實現了養殖常態化、品種多樣化,進一步驗證了試驗區養殖的技術路線、生產模型。

“相比其他三文魚生產大國,我們自己養殖三文魚有幾個優勢:自產對內銷售,物流成本比國外空運低,人工成本也低;相比從其他國家需要三四天才能運來的三文魚,我們的三文魚在新鮮程度上要好得多,全程冷鏈物流可以很好地保證品質;除了得益於冷水團,我們的海域冬天溫度高,相比寒冷水域的國家,我們的三文魚生長週期出魚快;相比其他三文魚生產大國在近岸峽灣養殖,我們選擇在離岸120海里的深遠海進行養殖,水質要好得多,魚病會少很多,魚的品質也好很多。”李紅介紹。

管理體系不斷規範 深遠海養殖潛力無限

據瞭解,西海岸新區對試驗區開發建設秉承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的建設理念,探索建立政府監管、企業主導運營、專家參與指導的管理體系,並制定了“1個規劃+4個辦法”,即試驗區產業發展規劃、漁業生產管理辦法、生態環境管理辦法、安全管理與應急救援辦法、水產養殖質量安全控制管理辦法,從發展佈局、實施路徑、保障舉措、生態環保、日常作業、安全生產、質量管控等方面進行了規範。

管理體系的出臺,為推動試驗區深遠海養殖產業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有力支撐,將有效推動現代漁業產業體系的創新發展,打造漁業重點產業的聚集區、先進科技轉化的核心區、生態迴圈漁業的樣板區、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區,有力推動海洋經濟轉型升級。

國產深遠海三文魚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積米崖碼頭上岸(攝影 俞方平)

“未來,我們將整合現有船舶運營、海工裝備、苗種繁育、海洋牧場、冷鏈倉儲等產業資源,打造以大型智慧化養殖裝備為基礎的現代化深遠海養殖模式,發揮好試驗區專案的創新引領作用。”山東海洋集團深遠海專案專班人員說道。(中國日報青島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