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韓信的兩大歷史功績和成就,至今無人能夠超越

“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能夠被漢文化的始祖,雄才大略的漢高祖劉邦心服口服的韓信,其歷史功績和成就應該說要遠遠超越此評價。即使說若無韓信,就無大漢帝國也絕不為過。

被後世譽為“兵仙”的韓信,同時也是位榮譽達人,其漢初三傑(韓信、張良、蕭何)、漢初三大將(韓信、彭越、英布)的美譽,若與他的功績和成就相比,就顯的微不足道了。

王、候、將、相於一身,該成就千古僅他一人!

韓信的第一大歷史功績是其赫赫武功。在他所指揮戰爭中百戰百勝、無一敗績,其中最輝煌的是在該下之戰中,擊敗了“戰神”項羽,劉邦之所以能建立大漢帝國,韓信居功至偉。

他的第二大歷史功績是文化。與他為主的詞彙、成語之多古今無人能及,胯下之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拔旗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他還與張良共著兵書三部,據說中國的象棋也是韓信發明的。

如果說韓信的歷史功績是前無古人,那麼他的成就應是後無來者了,一句“王候將相,寧有種乎?”道出了世人的多少無奈與艱辛,而韓信卻集王、候、將、相於一身(齊王、楚王、淮陰侯、大將、右相國),該成就千古僅他一人。

第二大成就為受封三齊王(與天同齊、與地同齊、與君同齊),御賜五不殺(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君不殺、沒有砍他的刀、沒有殺他的劍)。

韓信的這個成就可以稱以前沒有,今後也不會有。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神話般的功臣,仍然躲不過“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局,難道“五不殺”的護身符過期了?

青竹蛇兒口,黃蜂尾後針。兩樣皆不毒,最毒婦人心。

韓信擁有的“五不殺”護身,應該是已達刀槍不入、水火不侵的境界了,然而這個看似無解的難題卻被劉邦的皇后呂雉給破了。

當然,能夠成為漢高祖的皇后,光靠顏值是遠遠不夠的,從劉邦被匈奴大軍圍困於白登山,大漢朝廷群龍無首,呂后卻能運籌帷幄,終使劉邦全身而退中看出,她不但領袖後宮是遊刃有餘,而治國理政也是如烹小鮮,韓信得遇這樣的主母真不知是幸與不幸。

當呂后接密報說韓信有謀反之意時(誣告),便起了殺韓信之心,但苦於漢高祖“五不殺”的御賜,於是,她在經過一番佈置之後,便派蕭何把韓信騙至長樂宮,她命人用布匹將門窗遮掩,不見一絲天光,又用地毯將地面鋪嚴,不見一寸土地。

當韓信進宮一見此景大驚失色,這時呂后冷笑道“我知道你還要說沒有砍你的刀,沒有殺你的劍,請放心,我都為你準備好了”。

然後她一揮手,從兩旁衝出幾十個手持棒槌和竹槍的悍婦,瞬間就把韓信砸成了肉泥。這樣,她既未違反漢高祖劉邦的“五不殺”的諭旨,又除掉了一代“兵仙”韓信(她可能沒有想到還有白登山之圍,如果是韓信領兵,被圍的必定是匈奴的大單于)。

但是這裡有一個怪圈,也可以說是宿命吧,那就是項羽曾經活擒了呂雉(差點把她做成肉羹),韓信又打敗了項羽(逼得他自刎於烏江),最後呂雉又殺了韓信(砸成了肉泥),這三位古人是不是很糾結?

呂雉殺韓信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劉邦為何不敢殺呂后?

除了上述的兩大功績和兩大成就,韓信在西漢初年至少還有兩個“第一”。

第一個“第一”,韓信是西漢第一功臣;第二個“第一”,韓信是西漢第一個被殺的功臣。那麼,呂雉殺韓信的動機,除了韓信的自負之外還有什麼?

其一,呂后為了掃清障礙。呂后的兒子劉盈是個文弱的小年輕,雖然上有劉邦呂后照顧,可是一旦劉邦駕崩,自然無法駕馭韓信。呂后知道,太子今後要繼承大統,如何不為兒子去掉荊棘。

其二,韓信的資歷較低。韓信雖然立下蓋世功勞,但他不併不是蕭何曹參之流劉邦的舊部,半路追隨,多少有點不是本鄉本土的意思。

其三,呂后為了自己專權。要知道呂后想著重用外戚,而韓信是劉邦手下的名將,這就造成大臣與外戚之間的矛盾。

如果說呂后為了外戚專權而殺異己,聰明的劉邦沒有發現嗎?

我想劉邦早就發現了,但是他不敢殺!

勢力這種東西,一向就是把雙刃劍。可以自保,也會引起雄主的忌憚,對劉邦來說,可以全身心信任的人,大概只有無慾無求的張良。

至於蕭何和韓信,前者縱然比後者時間長感情深,但介於背後那一大堆的利益集團,要說沒有猜忌是不可能的,連忠心耿耿的蕭何都不能倖免,要靠貪腐來自保,呂氏集團的勢力就更讓劉邦忌憚了。

這點和劉邦同學的良心無關,不能說是因為呂后對漢朝建立的功勞,如果功勞是個免死符,那韓信墳頭上的草怎麼長出來的?呂氏族人在軍中任職的至少有十幾個,和樊噲等人關係密切甚至有親戚關係,這股龐大的勢力豈能輕易剷除?

(本文手稿)

就算能除,也勢必動搖自己的根基,滅了外戚,誰又來牽制功臣?

不得不說,劉邦的一輩子都在玩平衡術,韓信不過是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