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守住美麗鄉愁 傳承農耕文明

農家小博物館的各個展室,擺滿了琳琅滿目的舊物件。(朱雙玲攝)

在平遠縣泗水鎮木聯村一個依山傍水的角落,一個名為“農家小博物館”客家小建築格外顯眼。門口放著石碾子、打穀機等各種農具,10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內擺放了400多件客家地區傳統的生產生活農耕用具。

博物館的主人龍均祿今年75歲,是平遠縣民政局退休幹部,他說,創辦這個博物館,就是希望透過這些舊物件的展出,老一輩人可以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鄉愁,而年輕人可以瞭解客家地區農耕文明的發展。“鄉愁不是我一個人的鄉愁,它代表的是一代人的鄉愁。”龍均祿說,“鄉愁”二字便是農家小博物館的魂。

●朱雙玲 朱維佳 袁志鵬 張展奎

讓年輕人記住祖輩曾這樣生活

木聯村位於平遠縣東北部山區,從平遠縣城出發,翻山越嶺要近一個小時。走進博物館,簸箕、水缸、竹籃……這些早已淡出人們視野的舊農具整齊排列於內,讓人歎為觀止。儘管已75歲,兩鬢髮白,但龍均祿精神抖擻,介紹起藏品如數家珍。

龍均祿在木聯村度過了年少時光,親歷了農家傳統的生產生活。20世紀60年代,龍均祿考上原長沙鐵道學院,成為村裡第一位大學生,從此跳出農門。

此後,他的工作地和工作崗位幾經變遷,對家鄉的牽掛卻始終縈繞於心。一次龍均祿回到木聯村,在整理自家祖屋時,發現有許多舊時農具,覺得棄之可惜,於是便專門騰出一個房間來放置。

看著這些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老物件,龍均祿有了想法:“何不收集起來,以後給祖孫後代看看,瞭解村情民俗,感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就呢?”

從那時起,龍均祿開始有意識地收集農具,別人家不要的“破爛”,他撿起來,當作珍寶。“收集了好幾樣東西后,我就在想,能不能建個農家博物館,對外開放,讓大家都可以進來參觀呢?”當時我並沒有多大信心把博物館辦好。“龍均祿稱,但當村裡92歲的老黨員龍玉珍第一時間就把家中的老物件送給他時,他信心倍增。他開始發動身邊親人好友,一起把農家博物館辦起來。

很快,老物件從四面八方彙集而來。龍均祿的一呼百應,離不開他的好人緣。原來這些年來,龍均祿出資新建村中的水泥橋、鋪平水泥路、修葺祖屋、製作族譜。只要有需要他的地方,他一點也沒落下。

“龍叔為我們村辦了不少好事,有些舊農具我們也沒用了。”村民沈天蘭說,當她得知龍均祿要辦農家博物館後,就把自家留有的舊農具貢獻了出來。

“臉皮也要夠厚。”當筆者問起如何收集舊農具時,龍均祿打趣道。“這架水車就是費了好大功夫才弄回來的。”前些日子,聽說大柘鎮嶺下村有架老式水車,龍均祿馬上來了興趣。因為自從有抽水機後,就再沒人用水車了,而水車屬大型農具,一般農家備辦不起,更是稀品。他跑到這戶人家家裡,希望能夠買下,可是不管他怎麼說,人家就是不肯賣。後來透過龍均祿及其朋友的多番溝通,農戶才終於拗不過他們的真誠和耐心,一分沒要,把水車送給了龍均祿。

400多件藏品見證農村發展進步

經過數年來的努力,龍均祿的藏品已初具規模。其收藏以風車、鬥、礱、犁、耙等具有客家農家傳統的生產生活各種器具、工具為主體,以及部分樂器和電器,數量達400多件。爭取到親人的同意後,龍均祿將自家祖屋重新修葺,並命名為“農家小博物館”。

在這個農家小博物館,無論是農用器具,還是酒壺菸斗,甚至是木匠用的墨斗,龍均祿都非常珍惜,他按生活用品、生產器具、文化用品、廚房用具、臥室用品等將物品分門別類,劃分在記住鄉愁、重拾記憶、紀念回憶、古樸雅韻、歷史文化、傳承民俗、古樸時光、傳承經典等8個展室,還將每一件物品都打上了標籤,方便人們參觀。

在收藏的樂器裡面,一個標著“會唱歌的石頭”的東西引起了筆者的好奇。龍均祿介紹,這是安徽靈璧石,也叫石琴,以前“東方紅一號”衛星播放的《東方紅》,就是用這種石琴敲出來的。隨即,龍均祿便拿起敲擊錘演奏了起來,聲音清脆悅耳。

在廚房用具展室,擺滿了琳琅滿目的舊物件,光一個籃子,就根據其不同的用途分有6種,花籃、鞋籃、菜籃……說起菜籃,大家都不陌生,可說起鞋籃,如今極少人知道其用途了。龍均祿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做工精緻的鞋籃從懸掛處拿下說,“過去嫁女兒要裝鞋,就專門用這個竹籃來裝,所以叫鞋籃。這個非常難找,我的朋友知道我收藏這些,把它送給了我。”

博物館都是舊物件,可有一輛獨輪手推車卻是新制作的。博物館為何獨有一輛新制作的獨輪手推車呢?龍均祿說,這推車對他而言意義非凡。“當年,我考上了大學,家裡窮連路費都沒有,就是靠獨輪手推車幫人家運送木材,一點點積攢的。如今已找不到舊式獨輪手推車,我特意讓木匠重新制作了一輛。看到車,我就會想起那時候的艱苦生活,就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希望社會各方力量參與保護

“想不到這個小小的博物館竟有那麼多藏品”,幾乎每個來參觀農家小博物館的人都會這樣驚歎道。農家小博物館開館後,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參觀。甚至有外出鄉賢特地到木聯村,只為再睹當年的物件,憶苦思甜。

2021年1月,農家小博物館被平遠縣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授予“平遠縣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稱號。談起此次授牌,龍均祿謙虛說道:“這離不開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援,對我來說更是一種肯定。”

榮譽背後,龍均祿對如何維護和宣傳好農家小博物館心存擔憂。龍均祿說,館內各式農家物件數量較多,僅憑他一人,難以很好地將它們保護起來,一些年代久遠的物件已出現朽化的跡象。

龍均祿認為,這些無價之寶失之不可得,希望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農家小博物館的保護與傳承中來。

如今,龍均祿已與木聯村委會協商,由村委會代為管理。“現在整個村委班子都是展館的講解員。”木聯村委會主任龍雲祥介紹,村委會還為農家小博物館安裝了攝像頭,確保藏品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