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語天賦出眾,為何卻在《論語》中被記錄成了名著?

千古大賢,人間文聖。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被尊稱為“孔聖人”,足可以見其地位。

孔子打破常規,開創了私人辦學,自己作為老師,一言一行皆影響後世,他的言行更是被記錄成冊,成為名著《論語》。

宰予言語天賦出眾

在孔子的眾多弟子當中,有一位名叫宰予的弟子,屬於那種調皮搗蛋的孩子,但是宰予的天賦很高,而且也勤勉好學,因為他的思路非常開闊,思維清晰,有自己的想法。

在《論語》當中,有過這麼一段記載,“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這一段記載主要是講述孔子弟子們的各有所長,從原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言語”這方面,孔子的弟子當中,宰予(也稱宰我)和子貢最強。

子貢在言語方面的才能,有過一次驚豔表現,那一次是“田常伐魯”,魯國是孔子的老家,老家被攻擊,孔子不能不管啊,於是孔子派了子貢去遊說,僅靠一人三寸不爛之舌,保住了路過,讓齊國大亂,幫助勾踐滅了吳國復仇,這才是真正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子貢言語能力之強,然而,在孔子弟子中的排名,宰予比子貢還要更強。

“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疆晉而霸越”

宰予有自己的觀點

孔子講究的是仁義禮智信,他對孝行更是看重。在孔子看來,每個人在父母死後,都當守孝三年,以示孝心,他認為這是“天下之通喪”。同時,孔子對禮樂也極為看重,他認為禮樂可以治國安邦。

宰予經常研究孔子的言論,他發現了一個問題,重孝則要守孝三年,重禮樂則可以治國安邦。那麼,守孝三年期間不能興禮樂,這三年之後,豈不是禮樂崩壞?想到這裡,宰予將自己的想法說與孔子聽,並且建議,應該將守孝三年變為守孝一年,這樣才更合理。

\“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孔子一聽,心裡不大高興了,於是反問宰予:“你不守孝三年就吃好的,穿好的,你心能安嗎?”宰予說:“我安。”

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

宰予走後。孔子特別生氣,立刻就子曰:“予之不仁也!”意思是說,這宰予一點良心都沒有。

宰予晝寢

什麼是“宰予晝寢”呢?就是說宰予白天睡覺了,在論語中對此也有記載,孔子在上課,宰予在下邊聽課,結果宰予上課睡覺了,這裡的“寢”我認為應該是打盹,而不是睡大覺,在可古代的課堂上也沒那麼舒服,而且就那麼幾個人,宰予不可能是呼呼大睡。

就是這麼一個打盹的行為,孔子不高興了,給宰予批評了,還很嚴厲,把一個上課打盹的事情給複雜化了,孔子說:“我不該聽了宰予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我以後再聽他的話之後要先觀察他的行為。”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表達了一種我“錯信了宰予”的意思,那麼,很可能宰予在上次犯錯的時候,受到了孔子的批評,宰予認錯並保證下次不犯了,結果這次的“宰予晝寢”讓孔子很失望。才有了以上這番言論。

其實,在這句話之前,孔子還有一句話在前,正是今天要和大家說得那句孔子生氣說出的“髒話。”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第五》

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生氣時說的“髒話”正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wū)也。”意思是說,朽爛的木頭無法用於雕刻,糞土做的牆也不可能再被弄得更髒了。

這句話是孔子當時說弟子宰予的話,當時孔子在氣頭上,語氣極重,而這句孔子生氣說的“髒話”,卻著實冤枉了宰予,因為宰予並非是孔子口中的“朽木”,更非孔子口中的“糞牆”,而是孔子門下十哲之一,有孔子廟的地方,就有宰予的牌位,備受尊崇。

忽然想起了那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現在看來,即便是聖賢,依然會犯錯,畢竟宰予不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學生,只憑他在上課時打盹就對他表達“不可救藥”的話語太過偏激,至少孔子應該瞭解清楚,宰予是否在昨天夜裡挑燈夜讀,興起而至天明,才導致今日打盹呢?我舉得,至少孔子有不查之失。

然而,正是這句孔子生氣後的一句“髒話”,卻成了如今教師的口頭禪,一旦遇到不聽話的學生,順口便是一句“朽木不可雕也。”我在學生時期,就曾被這句話傷害很深,覺得自己並非是可造之材,而自卑很久。孔子誤解了宰予,教師當深以為戒,不該一錯再錯,畢竟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當多多勉勵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