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嶢關易守難攻,劉邦只有兩萬兵怎麼破嶢關進咸陽的張良出了一計!

嶢關,故址在西安市藍田縣城南,因臨山得名。自古以來都是關中通往南陽盆地的交通要隘,也是進入咸陽的咽喉要道,此處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公元前206年9月,劉邦率軍攻破武關,北上,此時咸陽近在咫尺,劉邦恨不得馬上與秦軍做最後一戰,攻進咸陽,早日坐上“關中王”的寶座。

雖然此時的秦國已經到了黃泉末路,蒙恬已經不再服從秦國的指揮,大將章邯也投降了項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剩餘的兵馬數量還是遠在劉邦之上。

劉邦自從郡出兵開始,一直跌跌撞撞打到咸陽的咽喉——嶢關,手下才只有兩萬兵馬。西征之前有約定,誰先入關中,誰就是關中王,眼看到手的王位不能就這麼算了。但怎麼用兩萬人打敗嶢關的秦軍,是個棘手的問題。

此時,還好劉邦有張良張子房這個智囊在身邊,不然,這趟西征可能就白跑了。

《智囊全集》記載: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嶢下軍,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願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秦將果畔,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破秦軍。

也就是說劉邦想用自己的兩萬人強行攻打秦國的咽喉要地——嶢關,張良勸諫說:“主公呀,現在秦軍雖然到了末路,但是仍然很強大,不可以輕敵。”

臣聽說秦國將領貪財重利,很容易用金銀珠寶收買。還請主公守著大本營不要動,另外派人每一頓飯都準備五萬人的餐食,並且在營地的各個山頭上增設我軍旗幟,虛張聲勢,作為疑兵,再令酈食其拿著眾多的金銀珠寶去收買利誘秦將。

這一套佈置下去,秦將果然上當被收買了,要和劉邦休戰。並說要和劉邦一起攻打咸陽,劉邦聽後非常高興,欲答應秦將。

此時,他的智囊張良又勸諫說:“這只是秦軍將領的想法,我們畢竟是收買的秦軍將領,並沒有收買士兵,所以秦國士兵不一定會聽從秦將一起攻打咸陽的命令。不如我們現在趁秦軍防範鬆懈,帶領軍隊進攻嶢關。

劉邦又聽從張良的建議,帶兵攻打關,嶢關的秦軍守將,本以為和劉邦已經議和了,大家都會相安無事,萬沒想到劉邦會在此時進攻,毫無防禦的秦軍倉亂間只好棄關逃跑,被劉邦大敗。

劉邦在關擊敗秦軍後,帶領人馬進至秦國都城咸陽附近的藍田。秦國朝廷在組織了最後的一絲力量後,和劉邦的軍隊在藍田進行了決戰,結果劉邦軍大破秦軍,秦國最後一道防線被打破。

公元前207年10月,僅在位46天的子嬰,眼看大勢已去,便和妻子、兒子們用繩子綁著自己,坐上由白馬拉著的車,穿上死者葬禮所穿的白色裝束,攜帶玉璽、兵符等物,投降了劉邦。

子嬰投降後,劉邦很得意地進入了咸陽城,以“關中王”自居,開始享樂。還好,張良、樊噲等人的出來勸諫,劉邦才率軍退到了灞上,再後來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這段歷史典故就收錄在馮夢龍老先生的《智囊全集》卷二十三·詭道篇裡,馮夢龍在評價這段歷史時,還列舉了兩個類似的例子,一是韓信帶兵東進齊國時,齊王曾接受酈食其的勸告,和漢軍講和,結果韓信仍破齊軍。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頡利在陰山被李靖打敗後,派使臣向唐太宗謝罪,表示願意歸附。而李靖則是建議唐太宗一面安撫頡利,一面精選一萬精銳騎兵,趁其放鬆警惕時,突襲頡利。以上兩個典故,和張良建議劉邦的謀略如出一轍,真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除此之外,《智囊全集》詭道篇裡還收錄了不少類似的歷史典故,書中記載的古人的軍事謀略,真是讓人歎服,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閱。